【家園】讀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茶花女》感想(賞析)
讀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茶花女》感想
文/張國強
這是我第二次從東西湖吳家山圖書館借閱《茶花女》一書,是法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的成名代表作。這里采用了倒敘、補敘等多種手法,全書以作者“我”直接出面對瑪格麗特的生平事跡進行采訪著筆,以亞芒的自我回憶為中心內(nèi)容,以瑪格麗特臨終的書信作結。這就把女主人公的辛酸經(jīng)歷充分展露在讀者面前,很易激起讀者的同情和憐憫;眾人對瑪格麗特遭遇的反應,也通過作者“我”表達了出來;這樣就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感,使作品充滿了濃厚的抒情色彩。從瑪格麗特的不幸身死,對她的遺物進行拍賣,作者“我”搶購到一本帶題詞的書寫起,從而引出題贈者亞芒對死者的動人回憶。
故事講述了一個青年人與巴黎上流社會一位交際花曲折凄婉的愛情故事。作品通過一個妓女的愛情悲劇,揭露了法國七月王朝上流社會的糜爛生活。對貴族資產(chǎn)階級的虛偽道德提出了血淚控訴。在法國文學史上,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為主角的作品。這部小說的女主人公瑪格麗特?戈蒂埃每晚都要到巴爾戎夫人的花店里訂購一束茶花,據(jù)說一個月里有25天她攜帶的茶花是白色,剩余5天卻帶的茶花是紅色。由此“茶花女”而得名。然而,正是這樣一朵被踐踏過的茶花,卻比別的茶花,甚至別的任何一種花都美麗,美得脫俗,美得驚人,美得如癡如醉。
小說主人公瑪格麗特本來是一位貧窮的鄉(xiāng)下姑娘,為了謀生她來到巴黎不幸落入風塵。因為美貌,使得她成為受萬人矚目的交際花。盡管身為一年花費10萬法郎的社交紅星,但她仍然是巴黎貴族公子爭相追逐的對象?,敻覃愄夭⒉恍腋?,絕望使她經(jīng)常徹夜陪那些公爵及伯爵瘋狂地抽煙、聊天、酗酒、跳舞追尋刺激、麻木過著花天酒地,紙醉金迷的奢侈生活。
在瑪格麗特的交際圈子里,只有身體健康才會有朋友。不久,茶花女得了無藥可治的肺病,常??人?,甚至吐血。在她的四周,沒有人愿意對她付出真情,沒有人是為了她而愛她。她的一生正如書中所說“她的生命已經(jīng)不屬于她自己,她都是在為別人而活”。
后來,她與涉世未深的青年阿爾芒?迪瓦爾相遇,在她舊病復發(fā)之際,追求她的阿爾芒表現(xiàn)出由衷的關心,同時傾吐了沉淀已久的戀慕之情。此舉使得原以為將在人情淡薄的世界中自生自滅的她深受感動,也喚起了她純潔、專一的愛情。
然而,在沖動、豪爽、毫無保留、妒忌還略帶軟弱的阿爾芒的幾經(jīng)周折下,他們的愛情終于也堅固了一段時間。正沉浸在“想象能給他們感官以詩意,肉欲能向心靈的幻想讓步”的甜蜜美滿中時,老迪瓦爾的駕臨猶如一支鎮(zhèn)靜劑,使他們預感到災難的即將來臨。阿爾芒的父親——一位體面的“紳士”聞訊趕來,從其家庭名譽出發(fā),從阿爾芒的前途出發(fā),懇求瑪格麗特作出犧牲離開阿爾芒。
瑪格麗特在傷心之際,滿懷“一種從未有過的圣潔自豪感”答應了阿爾芒父親的懇求?,敻覃愄匾捕娜绲督g地回到原來的生活。這無疑是自己給自己判了緩期執(zhí)行的死刑,在她最后給他的一封信寫到“她曾經(jīng)一度享受過您的愛情,這個姑娘一生僅有的幸福時候就是您給她的,她現(xiàn)在希望她的生命早點結束。”
不明真相的阿爾芒不遺余力地報復瑪格麗特的“薄情”,而瑪格麗特以驚人的忍耐力默默吞食著難以忍受的苦痛,為了讓心愛的人將來幸福,她獨自承擔了一切,直到在愛情、疾病和貧困的多重折磨下流盡了最后一滴血淚。
在她的周圍,沒有人對她付出真情,沒有人是因為為了她而愛她。普律當絲,若不是為了得到酬金,她會對瑪格麗特到奴顏婢膝的地步;那些“情鬼”,若不是為了得到她,他們會供養(yǎng)她嗎;那些買賣人,若不是為了在她身上大賺一筆,會在她身上搞投機嗎……不會,不會,不會……一直到她行將就木之時,他們才露出原形。
一張張可怕甚至虛偽的臉,最終被撕裂、暴露,只因為她再也沒有利用的價值。最可悲的是她死后,那些人便急于拍賣她的物品。她就像一堆沒用的垃圾,被遺忘,被拋棄,被壓在塵芥的底層,無聲無息。正如文章結尾書信由朱利?迪普拉所描述的:“……普律當絲的為人真是差勁。這個女人一直以來差不多全是靠瑪格麗特生活的,她認為還可以從瑪格麗特那里搞到更多的錢,所以欠下了幾筆無力償還的債務。當她發(fā)現(xiàn)她的鄰居已對她毫無用處的時候,她甚至都不來看她了。所有人都拋棄了她。債務纏身的G伯爵又被逼得動身去了倫敦……債主們就盼著她死,好去拍賣她的東西”。
在一個悲慘的世界里造就了一個悲慘的人物──茶花女。雖然她是一個妓女,但是她的命運卻如此催人淚下。對這個飽受創(chuàng)傷,最后在一個冷漠中死去的可憐姑娘,作者同樣給予了深切的同情?;蛟S她生命里最閃光的一點是阿爾芒,他們彼此都付出了真誠的感情,都為對方做出了犧牲。但是他們這段愛情,卻得不到任何人的承認,得不到任何人的贊賞,得不到這個社會的許可。瑪格麗特是妓女,雖然她放棄了一切,但是仍無法改變現(xiàn)實。
在這本小說的結尾,瑪格麗特的日記和遺書使人讀起來聲聲哀怨,字字血淚,回腸蕩氣,酣暢淋漓,致使整篇小說在感情奔放的高潮中結束!
據(jù)說,在19世紀40年代,《茶花女》是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以親身經(jīng)歷所寫的一部力作,的確有著那么一位與茶花女命運相同的女子,真名叫瑪麗。從鄉(xiāng)下到城市走進名利場開始賣笑生涯,并改名為瑪麗?杜普萊西,愛好文學、音樂,她穿著高雅、風采怡人,更具備聰明與才智,只可惜年僅23歲就被肺病奪走了生命。
也據(jù)說書中的阿芒其實就是18歲的小仲馬。小仲馬在朋友介紹下認識了歡場中的瑪麗,最后成了莫逆之交,然而,命運又安排了他倆必須分離。小仲馬為了排遣對瑪麗的思念,便開始寫詩和小說。
瑪麗去世的翌年,小仲馬將自己囚于郊外,一口氣完成了《茶花女》這部著作。
傳聞的真假姑且不論,但《茶花女》無疑是一曲真摯動人的愛情之歌!為了阿爾芒的家族名譽她選擇了犧牲自己;為了追求向往美好的愛情,她背著阿爾芒賣掉了披肩、鉆石、馬……唯一的要求就是得到始終不渝的愛情。她把她僅剩的幾年光陰全部給了阿爾芒,她寧愿自己死去,也不愿連累阿爾芒的全家。
朱利迪普拉信中如是寫道:“每當有人開門,她的雙眸就閃閃發(fā)光,總認為是您進來了,隨即當她看清了不是您的來訪,痛苦的深色又呈現(xiàn)在了她的臉上,同時滲出一陣陣的冷汗,兩頰也漲得血紅”。教父為瀕死的瑪格麗特送終之時,所說一句話:“她生的時候過著像惡魔一樣的生活,死的時候卻是一個基督徒”。
如果說瑪格麗特是冬季飽受風霜,奄奄一息的茶花,那么阿爾芒就是她久違的和熙春光。這束生命的陽光穿破一路雨雪要為她傾瀉,卻最終鉆不透那層厚重的烏云,只能與她隔世相望。而茶花也在渺茫的希望和凜冽的寒風中逐漸枯敗、死去。小說里的阿爾芒懷著無限的悔恨與惆悵,專門為瑪格麗特遷墳安葬,并在她的墳前擺滿了白色的茶花。在那一叢叢純潔的白茶花里,我依稀看到瑪格麗特那依舊美麗的笑容……
也正如小說結尾所說的那樣:“所有的妓女都能像瑪格麗特一樣擁有善良的心腸,事實并非如此,但我清楚他們之中曾經(jīng)有過一段真摯愛情,她為了這個愛情忍受著痛苦與折磨,直到逝去。我將我聽到的事情寫給讀者看,這是我的一種責任……”
這部小說之所以引起讀者共鳴不是瑪格麗特和阿爾芒的愛情,而是她臨死前留下日記講述她的內(nèi)心獨白和對那個社會的血淚控訴。感謝著名作家小仲馬為我們塑造了茶花女這樣一個可悲卻又可敬的美麗女子。然而,希望那已死去的花朵再次從泥土中萌芽、重生的時候,遠離那陰暗的墻角,能每天和陽光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