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那年丁香】大槐樹游記(散文)
女兒新加坡的同事隨團來中國西安旅游,游畢脫團來臨汾,作為東道主的我們,對這位國際友人自然不可以怠慢,熱情招待與全程陪同當然是必須的了。
20號中午1點多,我們從高鐵站接到友人直接奔去洪洞“重八席大酒店”,品嘗流傳了幾千年臨汾特色文化美食。值得欣慰的是,這位友人對我們的這道特色宴席贊不絕口,對席間解說員的解說及雙人快板欣賞尤佳。席罷,走出酒店,天公不作美,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好在車上備有雨傘。我們還是按計劃驅(qū)車前往大槐樹景區(qū)。打著雨傘漫游,多少增添幾分浪漫色彩。
進入景區(q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槐樹造型入口大門,藝術(shù)美感,主題明確。進入大門,迎面是一個充滿藝術(shù)韻味的大紅“根”字。
看到這個充滿藝術(shù)氣息的“根”,導游小姐邊走邊講述了來這里尋根的人越來越多,以及大槐樹移民的原因……
元朝末年,由于農(nóng)民起義頻頻爆發(fā),元軍屢屢鎮(zhèn)壓,連綿不斷的戰(zhàn)亂,造成中原地區(qū)戰(zhàn)火沸沸,人口稀少,土地荒蕪。幾乎到了“春泥歸來無棲處,赤地千里少人煙?!钡木车亍6靥幪猩揭晕鞯纳轿魑丛鈶?zhàn)火,人口密度較大,所以,朝廷制定了由山西向中原強制移民的政策。遷至中原之前在洪洞大槐樹下集中……
我們撐著雨傘,就這樣在濛濛細雨中聽著導游的講解漫步前行。不知不覺來到一組主題為“朝堂決議”的雕像前,可以看出這是朱元璋與他的兩個大臣。這位太祖高皇帝仿佛正在與大臣商議制定移民的政策與措施!形象地再現(xiàn)了當時高層決策者對移民的堅定態(tài)度。
順著導游指引向前,主題為“大槐樹下”的第二組雕像出現(xiàn)在眼前。這組雕像反映了大槐樹下移民的情景:官員正在為移民辦理遷民手續(xù),老人折下槐枝送給即將遠去的親人,深情囑托親人不要忘記老家、永遠記著大槐樹;手捧槐枝的兒女們,淚水漣漣、依依不舍、駐足徘徊于大槐樹下;思緒翩翩、不忍離去、只得把隨身的飾物、絲帶掛在槐樹上以示牽掛。
第三組雕像的主題是《講不完的故事》。多年之后,一位老爺爺正在給兒孫們講述著曾經(jīng)移民時發(fā)生的故事……,講述著這個永遠講不完的故事。
移民在當時是由朝廷公告決定的利于國家均衡發(fā)展的一件大事。但對于老百姓來說,在當時通訊幾乎沒有,交通基本靠走的時代,骨肉分離就等于訣別!老百姓抵制移民也是可以理解的。官府采取了強制措施,將符合移民條件百姓的手用繩子綁起來,一個連一個成一長串,由官府官員負責押送到遷至地,中途有上廁所者,官員把手解開,完后繼續(xù)綁上。人們至今稱上廁所為“解手”。洪洞一帶,關(guān)系比較好的朋友,稱為“連手”,也是由當時大家手連在一起而得名的。
當年移民時的那顆大槐樹,已經(jīng)被1651年的一場洪水沖的無影無蹤,這無疑給游人留下了無盡的遺憾。后人用水泥鋼筋塑造了一顆形象逼真的大槐樹。雖然是贗品,絲毫沒有影響尋根者那顆赤誠的心。據(jù)導游介紹,上午她就接到了一撥45人的團。這45人年齡都在40多歲,是大學同班同學,聽長輩講他們祖先是從這里移民過去的,就組織了一場尋根之旅。這真是個好主意。值得慶幸的是,那場洪水留下了緊挨著那顆大槐樹的八角高塔—石經(jīng)幢,這座高9.4米,有著800年歷史的石經(jīng)幢,是明代遷民的唯一見證。我們虔誠繞石經(jīng)幢一周,觸摸著它的八個角,感受著它那古老厚重的文化氣息?;仡^望著從這塊土地的深層挖出的上億年的槐樹化石,忽然覺得有一種莫名的感動!
站在古老而又矮小的南城門前,腳下就是當年的官道,想到蘇三當年就是從這里離開洪洞縣的,心中不禁泛起陣陣惆悵。滄海桑田,物是人非。
雨越下越大,漸漸浸濕了我們鞋子,此時遙望那莊嚴神圣的祭祖殿,我們這位新加坡友人,虔誠地深深地鞠了三個躬,感恩祖宗保佑,讓我們生活在和平友好的時代,擁有自由富足的生活。
大雨中,我們匆匆結(jié)束了這次洪洞大槐樹之旅。準備第二天的平遙古城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