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舞】舌尖上的沔陽風(fēng)味(散文)
一、紅燒甲魚(鱉)
沔陽屬江漢平原腹地,大小湖泊星羅棋布,河渠密集縱橫,被稱之為魚米之鄉(xiāng)。
甲魚是沔陽特產(chǎn)之地。
小時候,每到夏天,我們一群孩子,總喜歡到村頭的太子湖嬉水,還帶著撈兜,絲網(wǎng),無意間看到了岸上的甲魚曬太陽。那甲殼在太陽的照射下,光亮光亮,就像百貨公司里柜臺上擺的一面面鏡子。大的有一小臉盆大,小的到一小碗口小,它們前前后后,交錯地歇著。有的縮著頭瞇著眼,蓄精養(yǎng)神;有的伸長個脖子,仰著頭欣賞著湖光景色。
我們個個都調(diào)皮,無皮的樹也要爬,再大的馬蜂窩也敢捅,撈甲魚這樣的事,更是樂此不疲。我們拿著撈兜,從遠(yuǎn)處繞小道,就像《渡江偵察記》里面的偵察兵,輕手輕腳,然后匍匐而行,等到一靠近,個個舉起手中的撈兜,閃電似的,“啪啪啪”,撲了下去。可那甲魚精靈得很,“咕咚咕咚”,早就滾進了水中,冒著大泡小泡兒,湖水泛著漣漪……我們爬起來,灰頭土臉的,一邊笑哈哈,一邊吼著:“你們這群王八,老子們總有一天要把你們逮到了紅燒著吃?!?br />
聽大人說甲魚要在岸上扒窩下蛋,我們抱著試試的心情,拿著撈兜把到附近坡上到處戳。嗯,還真有收獲,甲魚蛋從土里露了出來,這兒、那兒,三五個,七八個的……攏到一堆兒,大伙臉上笑開了花。然后,我們把甲魚蛋一個個用軟泥厚厚的包起來,放到了一塊,揀來軟柴和樹枝架上,找那田里薅草的伯伯要來火柴點燃,“噼里啪啦”燒了起來。
等柴禾燒完,我們將甲魚蛋扒了出來,每人分幾個,吃在嘴里,那味道啊,真香!至今還記憶猶新呢!
那時,若要遇到下大雨,河水漲水,農(nóng)村里的人在夜里提上馬燈,穿上蓑衣去扳罾。記得有一次,我爸夜里扳罾回來,已是雞叫三遍。我爬起來一看,簍子里的魚滿滿的,搖了搖,有刁子魚、鯉魚、青魚、鯽魚……兩只甲魚在底下,足有大碗口大,好像躲著不讓人看呢。等天一亮,我媽把它一殺,紅燒了,那香味滿屋子飄。到吃飯了,我拿著大碗,先挾上兩塊在碗底,再盛上飯,又挾幾塊放上面,狼吞虎咽著,那甲魚香著呢。
后來,到我立家之年時,老家的河水、湖水受到了污染,甲魚變少了,市場售價也開始貴了起來,有些魚販子販到廣州,都想賺大錢,在價格上又翻了幾翻。
有一年的深秋,我回到老家,看到有的農(nóng)戶把田挖成了魚塘,養(yǎng)了黃鱔和甲魚,都說賺了錢,還蓋起了小洋樓。
只要一入秋,秋風(fēng)一吹,湖水蕩漾,魚塘里的魚兒膘肥,甲魚更長得像小磨盤似的。
農(nóng)村的喜事也多了起來,張家的小洋樓落成,王家的幺女要嫁,李家的孫子做滿月,許家的兒子結(jié)婚,到處鞭炮隆隆聲。
我正碰上了許家的兒子結(jié)婚。沔陽的鄉(xiāng)下,興起了酒席一條龍。誰家做好事,只要跟廚師打個電話,第二天桌子、凳子、爐子、案板、蒸籠、雨蓬,一汽車通通拉來了。魚、肉、菜、油、鹽、柴、米、醬、醋都不用操心,只要報上酒席的桌數(shù),管出錢就是了。東家和咨賓先生,坐在茶幾旁,燒上一壺水,泡上一壺茶,抽著煙,慢慢飲,慢慢談,拿著紅本本,填寫著客人來的紅包數(shù)額。
廚房里,魚塘送來的一攤籃一攤籃甲魚,廚師人員殺的殺,剁的剁,洗的洗,裝滿了一筲箕又一筲箕,忙得不亦樂乎。
廚師燒著大鍋開水,將剁好的甲魚塊分批焯水,然后沖水瀝干,再裝盤入蒸籠蒸二十分鐘。然后,炒鍋燒熱,倒適量的油,放上干紅椒、米泡椒、姜、蒜苗、八角、豆瓣醬熗香,倒入甲魚塊。大火炒,動作要快,加少許料酒和啤酒,“啪啪啪”,熄火,放鹽、撒上雞精、黑胡椒粉,起鍋裝盤。
開席了,是廚師最忙的時候,幾十桌出菜要快,盤盤菜都不馬虎,精作細(xì)做,卻忙而不亂??腿藗円贿叧裕贿呎?wù)撝?“嗯,嗯,這紅燒甲魚,香,好味道!好味道!”“這甲魚做的好,地道啊,我就愛吃?!?br />
每到入秋了,不管是城市的街頭巷尾、酒樓,還是鄉(xiāng)下一條龍宴席,都少不了一盤紅燒甲魚,可以說到處是甲魚飄香?。?br />
二、藕丸子
“藕丸子,蒸籠蒸,香油炸,易制作,味道佳,沔城風(fēng)味世人夸?!边@是賀龍在沔陽鬧革命時吃了這道菜之后的贊美之辭。
來到沔陽,如果沒有吃到藕丸子,那都不算是真正的到了沔陽。沔陽的藕丸子,以它獨有的風(fēng)味馳名荊楚,享譽江漢大地。
沔陽的土地肥沃,湖水連天,生長的蓮藕肉質(zhì)脆嫩,肥壯,粗大。大的一條蓮藕立起來有一人多高,藕粗如同壯勞力的胳膊,膚色微黃,帶有密集針眼般的小麻點,洗凈,去蒂,切段,和排骨、龍骨煲湯,粉、糯、鮮,味道獨特。
記得那個深秋,我和我老婆去沙湖泵站(排洪站)姨姐的家里,去看東荊河外灘的蘆葦風(fēng)景,在那里逗留了幾天。
鄰居的馮姐聽說姨姐家來了稀客,趕緊提來了一箢子蓮藕,還裝了半桶的活鯽魚,說著:“彭姐啊,我伢他爸昨天去湖里挖的藕,還戽了些魚,送點給你家招待客人,一點小意思啊!”我姨姐連忙遞了茶,道了謝,客套了一陣,然后,她倆手拉手笑哈哈,親熱得像親姐妹一樣。
姨姐把蓮藕折斷放在臉盆里,端到排洪河去洗干凈了回來,選中段較粗的部分去蒂、削皮,在砧板上先切片,后切絲,再切成丁,像似一粒粒麻將骰子。然后,她找來石臼舂成藕泥,放進了一個大缽子里。
姨哥騎蹓機凳(自行車)去沙湖街上,割來了三斤豬肉,把它切塊,剁成了肉餡。姨姐將肉餡摻和到缽子的藕泥里,再加上十幾個雞蛋,適量生粉,淋少量的麻油,加蔥、蒜、姜、胡椒等佐料,拿一雙筷子,順時針方向不停地攪拌,一直攪拌到黏稠為止,再做成一個個丸子。
之后,點燃灶火,鍋里酌適量水,把泡好的甑放進鍋里,架上劈柴大火燒。我姨姐說:“等甑上汽了,把一個個藕丸子揀進甑里,留點距離,蓋上鍋蓋猛火蒸,中途火不能間斷,也不能時大時小,火侯要保持穩(wěn)定,大約蒸三十分鐘。”
姨哥蹲在灶口,時不時地添劈柴,用火鉗掏著騰空,讓火勢竄動,他的臉上被映得紅彤彤,額頭沁著小汗珠,嘴里還哼著沔陽小調(diào)呢,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
這時,一股股香氣,從廚房穿過客廳,陣陣撲鼻,不禁讓人垂涎三尺。“熟了,熟了?!蔽乙探阈Σ[瞇地說。
開飯了,我吃得最饞,挾著藕丸子,一個接一個地吃,像是牢房里放出來的。我老婆用手點著我的額頭,說:“慢慢吃,別噎住了哦?!比齻€姨侄女在一旁笑彎了腰。
我只顧著吃,好像沒聽到,還連連說道:“好吃,好吃,姐做的味道真好!”
零五年冬,我回到家里,我媽也蒸了蓮藕丸,我嘗到嘴里,那蓮藕不糯,沒口感。我問媽,是不是火功不夠?媽說,現(xiàn)在賣的蓮藕不是以前的品種了,怎么翻花樣也沒有以前的好吃。聽隔壁的王伯說,到街上要選排湖和沔城的蓮藕,只有這兩個地方的是原生態(tài)的。
后來,我問了村里兩家種蓮藕的,他們說,以前蓮藕品種雖好吃,但就是產(chǎn)量不高,經(jīng)濟效益不劃算。如今,河渠、潭、湖都是承包制,都攺種了一種叫“菜藕”,這個新名詞我聽到都不順耳,說是產(chǎn)量高,只是涼拌、炒藕片、炒藕絲,熗辣椒好吃,蓮藕是燉不爛煮不軟的。要是煲湯,就要選原來的老品種。
超市里的蓮藕,都是老品種,真貨,就是價錢貴了點,大多在八到九元錢一斤,做出的蓮藕丸子標(biāo)價三十多元一斤,只要你舍得花錢,老品種蓮藕還是有吃的。
如今,酒樓、小餐廳,都有蓮藕丸子,真材實料,在傳統(tǒng)的工藝上不斷創(chuàng)新,味道更上一層樓。
小時候,我們一群小屁孩,常常唱著:“賀龍吃了藕丸子,穿蘆葦,走蓮湖,天天打勝仗。”
三、泡蒸鱔魚
泡蒸鱔魚,是沔陽人喜歡吃的一道家常菜。
鱔魚,生長在溝、渠、水田、雜草叢生的地方為多,喜洞穴,夜間活動覓食,夏天生長為最快。
曾記得,在那夏天,夕陽西下時,看到村里的人,三三兩兩,背著地籠往渠里放,各人放不同的位置,都做有自己的標(biāo)記,誰也不收誰的地籠。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是農(nóng)村人最樸實的道理。收籠,大多是在雞叫三遍之后,有了鱔魚,還要趕緊拿到街上賣。那販魚人的一雙眼睛,滑溜溜的,賣魚的人也精靈得很,大魚是大魚的價錢,小魚是小魚的價錢,誰也占不了誰的便宜,經(jīng)過一番討價還價后,滿意成交,人群中不斷爆出陣陣笑聲。
我的一位同鄉(xiāng)戰(zhàn)友,他干完白天活兒后,晚上去下地籠,把收到的鱔魚,養(yǎng)在他家的后院魚池里,讓它長大一些。等要吃的時候,選它最大的幾條逮出來,隨做隨吃,燒湯,小炒皆可。如果想出手,到那枯水季節(jié),也可以賣個好價錢呢。
2015年秋,徐臺村的舅侄兒起親(結(jié)婚訂日子),接我去喝酒,前輩們碰個面,敘敘家常,認(rèn)識下未過門的新媳婦,塞個紅包,這是沔陽人的鄉(xiāng)風(fēng)。
廚房的院子里,備好了魚、肉、雞和各式菜,配料大缽小碗的。幾個幫工在殺鱔魚,他們從桶里揪出來,擂暈在地,拿來木板,將鱔魚用小釘釘上,左手摁住鱔魚,右手操起裁紙刀插入腦門下方,往后使勁一劃,掏出腸子,再起刀將魚骨剔出,去頭去尾,刀法嫻熟,然后洗凈,放進筲箕瀝干。
這時,廚師忙碌了起來,把鱔魚裝到盆里,不能多,一半就行,撒上適當(dāng)鹽,加入料酒、生粉拌勻,用手來回捏,使黏液分離,兩分鐘后倒入筲箕沖洗干凈。隨后,拿來大盤,撒上大米粉,鱔魚鋪條,皮面朝底,并列七、八條為佳,上面再撒上一層大米粉,入蒸籠蒸三分鐘。
鍋里倒多油,燒六成熱,把盤子蒸的鱔魚倒在漏勺里,放進油里炸兩分鐘,起鍋切段,裝進大扣碗,配上適量泡發(fā)的黑木耳和黃花菜,倒入料酒、醋、麻油、胡椒、鹽、生姜、泡椒、蒜泥、蠔油調(diào)好的料,再放進蒸籠蒸二十分鐘。
“香了,香了,泡蒸鱔魚。”師傅一邊喊,一邊出菜。他把一個個盤子蓋在扣碗上,然后,兩手配合,左手向下托住盤子,右手將扣碗稍稍轉(zhuǎn)動,再將扣碗往上一提,那泡蒸鱔魚一滑而出,油光油光,香氣撲鼻,撒上蔥花、洋蔥細(xì)絲,淋上少許醬油和醋,最后淋上熱騰騰的油。
這道菜味濃、肉質(zhì)嫩滑,香,令客人們大開胃口,吃的贊不絕口,展現(xiàn)了沔陽的風(fēng)味。
四、黃鮕煮茭菜
“珍饈百味我不愛,只想黃鮕煮茭菜?!边@是宋朝的天國皇帝——趙匡胤賜宴王彥超說的一句話。
趙匡胤在未做皇帝之前,到沔陽呆過十多天。沔陽防御使王彥超熱情款待,天天肉魚肉酒,有一次進餐中,一碗黃鮕煮茭菜湯端上桌子,那湯香味撲鼻十分誘人,趙匡胤一嘗,味道果然不錯,胃口大開,欲竭食之,回味無窮。
到了后周時期,趙匡胤做了都點檢,歸德節(jié)度使,帶兵去拒契丹,至陳橋發(fā)動兵變,披上黃袍,逼后周恭帝禪位,平定天下,做了宋朝的天國皇帝。
趙匡胤年號建隆二年(961),王彥超帶著沔陽特產(chǎn)野鴨、蓮籽、桑絲、甲魚、野兔,來給老友進貢請罪。
趙匡胤在賜宴王彥超時,兩人無話不談,顯得十分親熱,趙匡胤指著席上山珍海味說:“珍饈百味我不愛,只想黃鮕煮茭菜?!?br />
王彥超抿嘴笑著,心里特別高興。之后,特地帶來沔陽的廚師,沔陽的黃鮕魚,沔陽的茭菜,給趙匡胤皇帝做了一道地道愛喝的湯。
黃鮕魚在沔陽多得很,只要有水的地方都有,最大的三兩多左右。不僅營養(yǎng)豐富,肉質(zhì)嫩,口感好,而且還可以有補虛勞的作用,具有食藥兩用的作用和效果。
茭菜,也叫茭白,生長在溝、渠、塘、湖水淺地,根系發(fā)達,生長旺盛,葉成長扁形,喜溫不耐寒。茭白長在葉子與莖部之間的丫里,白色,像嫩藕又像筍的樣兒,肉質(zhì)鮮嫩,脆甜可口,營養(yǎng)豐富。如今,有水田種植的,產(chǎn)量高。
每到夏天,蘆林湖的茭白多,長得一片綠油油。
我小時侯,跟著灣子里的一些大姐姐,一大早頂著月亮,踩著露水,到蘆林湖采茭白。
早晨的湖水碧波蕩漾,涼風(fēng)習(xí)習(xí),修長的茭白披著霞光,迎風(fēng)搖曵,“呼呼呼”地響,像唱著歌似的。大姐姐們也附合著,依依呀呀的,我一句也沒聽懂,只是躲在茭白叢中傻笑。
大姐姐們都趟進齊腰深的水,到處竄動,采的茭白又肥又大,簍子里幾乎裝滿了。而我,在淺水區(qū),都是被人采過好多回了,尋好久才采到幾個,還沒有她們的一半。眼看太陽爬上了楊樹梢,大家往回趕,全身濕淋淋的,一路光著腳丫,還笑嘻嘻的。
到了晚上,我媽把我爸扳罾喂在桶里的幾條黃鮕魚捉了出來,用大拇指摳住腮幫子,把那角、腸取掉,背上的那只角用刀砍去,刮走黃液,放在盆子里用水洗凈。再把茭白切片焯水,涼水沖瀝干。
灶里燒火,鍋熱放油,等到七成熱放黃鮕依次煎,煎到兩面微黃,我媽說:“煎魚心不能急,若要急了,不是爛就是糊,那熬的湯就難喝。黃鮕煎好了,加三片姜,下茭白,丟幾顆去核的紅棗,放三根黨參,撒幾十粒枸杞子,酌上適量的水,蓋鍋蓋,中小火,熬二十分左右。”
我爸從菜地里回來,說老遠(yuǎn)聞到香味了。我媽把灶里熄了火,揭開鍋蓋,點綴上蔥花,那鍋里就像畫的油畫美餐,媽笑得合不攏嘴。
……
這些年來,野生黃鮕魚少了,市面上賣的都是魚塘養(yǎng)殖的,熬的湯雖差點,但喝起來味道還不錯。
記得有一次回家,大姨侄女請我到沔街酒樓吃飯,看到滿桌的佳肴,給大家出了道題:“珍饈百味我不愛,只想黃鮕煮茭菜。”這句話是那位皇帝說的?請答。
大家摸了摸腦袋,“哦哦哦”“趙匡胤,趙匡胤”。酒樓里洋溢著一片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