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書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書香】王老師(散文)

精品 【書香】王老師(散文) ——憶童年 之二


作者:雪凌文字 舉人,5251.27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3725發(fā)表時間:2020-11-26 19:15:57
摘要:憶童年之我的老師,首先想到的是王老師,以及王老師的那間破舊的宿舍。那倔強的腰板,他給我們的那些微不足道卻細致入微的,關于知識,關于做人,甚至關于生活的點滴。

【書香】王老師(散文) 王老師是我小學二年級至五年級的班主任,也是我的數學老師,體育老師,自然老師,還是我們小學的校長。
   再一次聯系到王老師是去年的初秋季節(jié),時隔二十三年。當王老師的視頻畫面進入我的眼簾時,一種莫名的震撼,一陣難以抑制的悲傷,如清冷的秋風一般,迎面襲來。老師已經年近耄耋,而我已近不惑,歲月荏苒,光陰蹉跎,想來讓人不禁感慨萬千。
  
   一
   九十年代初期,大西北的鄉(xiāng)鎮(zhèn)公路依舊是兩車道寬的沙子路,拐進每一個村口開始,公路變成了村道,沙子路隨之也變成了黃土路,坑洼不平。
   進廟莊的村道,首先要溜進一條終年不見流水的沙河灘,然后突然一個“黃龍?zhí)ь^”,道路轉而蜿蜒直上,直到進村,足足三五公里,幾乎全是連續(xù)上坡的黃土路。道路一側是懸崖,一側是大山。兩米半寬的村道上罕有機動車,偶有手扶拖拉機突突突地爬行,便足夠打破整個村子的寧靜。自行車是那些年里所有人出行的唯一交通工具,雖然出村可以“一騎絕塵”,身后塵土飛揚,但進村卻基本全靠推著走,如若遇到秋雨連綿的季節(jié),進村的泥濘路上,三三兩兩車騎人的情況也絕不稀罕。
   王老師的家在距離我們村小學有四十多里山路之外的白城鎮(zhèn),這個距離放在今天的轎車輪子下,放在當今村村通的柏油路上,最多也就一支煙的功夫。但在那個交通不便的年代,靠著一輛二八大杠爬行泥濘崎嶇的山路,這個距離絕不算近,加之道路險且阻,所以王老師若要每日來往于家校之間,顯然是不可能的,于是王老師成了我們小學里唯一一位住校的老師。
   王老師的宿舍、兼辦公室,是一間及其老舊、破敗、不到十平米的磚瓦房子。宿舍緊挨著學校高高的院墻,墻邊又長著幾棵高大的白楊樹,把原本就不多的陽光遮擋得嚴嚴實實,屋內終日昏暗陰沉,緊挨著窗臺下擺著的一個朱紅色老桌子,是整個屋子里唯一的木制家具,也是王老師的辦公桌,上面堆滿了我們的作業(yè)和他的教案。桌子對面是一面三尺寬的土炕,炕上疊放著簡單而樸素的一床鋪蓋,安置在屋子正中央的火爐子,將煙囪直接伸進了土炕的填料口,爐子里冒出來的濃煙,順著鐵皮煙筒,鉆進了炕洞,再順著火炕的煙囪飄向屋外。王老師的炕就是靠著爐子里的這點炭火煙來取暖的,這是唯一和老百姓家的火炕不同的地方,或者說不得不同的地方,畢竟老百姓家里可以用干牛糞填炕,但王老師單身住在學校,沒有這些上好的燃料。王老師從來到廟莊小學,既任校長,又負責帶課,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獨自一個人住著一間小破屋,吃著每天自己煮的面條,一干就是十年,但簡陋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完全沒有影響王老師的工作和生活。在同學們的眼里,王老師的生活可滋潤呢。
   王老師與我父親年紀相仿,初到廟莊小學的時候,已經快五十歲了,所以記憶中的王老師雖然永遠梳著一頭整齊的大背頭,但也許是年齡所致,也許是工作勞累,導致發(fā)際線嚴重后退,寬大的額頭足足可以放得下兩三個我的小手,當然我不可能真去丈量王老師的額頭到底有多寬,只是這個寬大而锃亮的額頭,加上終年一身板正的藏青色中山裝,至今依舊記憶猶新。
   小學五年的人生啟蒙求學中,王老師做了我四年的班主任,教了我四年數學,我也在王老師的手下,做了四年班長,得到了四次三好學生。也許對于王老師而言,那四年只是他三十多年從教生涯中的一個小小的片段,我只是他數千桃李中的一個小角色,但對于我而言,他卻是唯一一位教了我整整四年的老師,更是唯一一位對我頗為認可的恩師。因此,雖然后來中學、大學遇到了很多老師,但真正能讓我有主動想去聯系的,王老師是僅有的一位。
   艱苦而簡陋的教學環(huán)境下,教給孩子們的不僅僅是課本上那些有限的知識,更有關于做人,做事的準則。這是我后來再三琢磨,可以寫給王老師的、自認為最準確的評價。王老師平凡,一如所有八九十年代的鄉(xiāng)村教師一樣,指甲縫里藏著泥土,也藏著粉筆灰,但心底里卻亮著一盞蠟燭,這也許是王老師最真實的一面。
  
   二
   在我的心里,王老師更是個當老師的農民。
   王老師和當年所有的鄉(xiāng)村教師一樣,并不像當今的教師那樣過著“脫產”的生活。他四十多里之外的家里,依舊牛羊車馬,小麥豌豆,一如普普通通的農民,只是他將這些統統交給了自己留守在家的妻子,只有在周末回家的兩天,才能起早貪黑,把自己扎進黃土飛揚的田間地頭,替妻子盡可能多地做一些農活,待周一回到學校時,依舊一身板正的中山裝,光亮的大背頭。雖然我們看得到王老師刻意地打扮,但我想他忘記了他指甲縫里的那些泥土,早已偷偷告訴了孩子們,這個周末他并沒有過上清茶報紙的生活。半工半農,是那個年代里所有鄉(xiāng)村教師的生活常態(tài),王老師也是一樣,他就是個農民、地地道道的農民,周末和每年的暑假,他的心理盤算的是家里的一畝三分地上能打出多少糧食,而除此之外的時間,他不得不跳出農民這一角色,無時不刻地盤算著自己在廟莊的營生,以及廟莊的那一百多個掛著鼻涕的孩子。
   他一邊種地當農民,一邊兢兢業(yè)業(yè)做老師,還是一百多個孩子的保姆。
   清貧而閉塞的廟莊人,在孩子的教育上并沒有參在太多“矯情”的成分。今天想來,當初的廟莊人,把孩子送進廟莊小學的目的,可能并非僅僅為了求學那么簡單。教會做人,教會生活,替莊稼人照顧一堆放養(yǎng)慣了的孩子,更是王老師最重要的工作,如此想來,其余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理解起來就沒那么難了。
   “鼻桶”,男,小個子瘦身板,終年踩著一雙露著腳拇指的條絨布鞋,身穿一件由藏青色褪成了灰白色的小上衣,因成天吊著兩桶鼻涕,因此同學們私下里給起名“鼻桶”?!氨峭啊笔俏覀儼嘧睢皡柡Α钡慕巧?,女孩子都怕他,見之,便早早躲著走,她們早就受夠了那些突然飛來的小刺球;男孩子都順著他,敬而遠之,“鼻桶”隨手甩出的鼻涕早就把所有男生惡心透了。但“鼻桶”卻從不思悔改,隔三岔五與高年級學生打架更是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了,常常被人家打得鼻血橫流,卻不見流一滴眼淚。
   王老師對“鼻桶”也是頭疼得很,一次次勸導、一次次教育都無濟于事,王老師最終選擇與家長見面。
   那日秋雨剛過,“鼻桶”再一次帶著滿身和滿臉的泥水,站到了教室門口,王老師站在講臺扭頭看著,竟然不再批評,也不再問他緣何如此,只是回頭看了看教室里的大家,半晌,道:“班長,你上來把這三頁練習題抄到黑板上。大家都照著班長抄寫的題目,抄到自己數學本上,一個個解答,放學后交給班長,送到我辦公室里。”說完,出門牽著“鼻桶”出了校門。
   那天,王老師帶著“鼻桶”去了他家,我踩著板凳,抄了滿滿兩黑板數學題,漫天飛舞的粉筆灰,讓我像一位學識淵博的老師。同學們笑著低聲喊我“王老師,還沒完?。俊?br />   那日,王老師直到放學才一個人回到學校,兩手背在身后,一言不發(fā)走進了教室,看著黑板上密密麻麻的數學題,看著教室里我一個人給自己的本子上抄題,似乎滿懷歉意地笑了笑:“王,回去吧,帶著我的書回去抄,明天還給我就行了……”
   那日之后,王老師的口袋里總是揣著一把草紙,“鼻桶”的鼻涕少了許多,打架也少了許多,王老師每次看著他,目光溫柔了不少,不過嘆氣聲依舊不減。不過奇怪的是,王老師竟然會隔三岔五帶“鼻桶”去他的宿舍,而且總是在午飯的時候,這讓所有同學都無限好奇。
   后來聽“鼻桶”的鄰家伙伴說,那日“鼻桶”帶著王老師去家里,他父親先給王老師倒了一杯茶,然后牽著“鼻桶”到屋后面先一頓毒打、待收拾完他家這個“鼻桶”后,才進屋和王老師“促膝長談”的。我一直對那日王老師和“鼻桶”父親談了什么心懷好奇,但又沒什么渠道打聽,不過我從一次幫王老師改作業(yè)時,王老師的一句嘆息中,似乎聽到了點關鍵。王老師說:“指望他學啥嘞,人家爹媽原本就是交給學校,交給老師,圖個有人看娃娃麼,咱沒給人家看好,還讓娃娃挨打,我這校長沒當好……”
   “鼻桶”和我同班五年,直到畢業(yè),和我一起考進了縣一中,再一起上初中,考高中,上了大學。我們班四十多個渾身沾滿黃土的孩子,最后和我一樣成功跳出了農門的,有三十多人,“鼻桶”就是其中之一。這似乎有些不可思議,至少在我看來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不過王老師怎么想,我一直沒機會去請教。
   那些年里,幾乎沒有哪個學生沒吃過王老師烤的土豆,也沒有哪個學生沒讓王老師擦過鼻涕、系過褲腰帶。后來我們同學各自成家立業(yè),偶有一次春節(jié)碰到一起,大家心照不宣地相互“嘲笑”一番。
   山蟲張說:“鴨子,你當年讓王老師擦屁股,羞不羞?”
   鴨子李回:“你的鼻涕都把王老師手指頭糊住了,好意思說我?”
   野兔劉附和:“要說,這些年不管吃啥山珍海味,都沒有那時候下午快放學那會兒的那一口王老師的烤土豆好吃,香啊?!?br />   “鼻桶”一聲長嘆道:“是啊是啊,要是當年沒老王的烤土豆,要不是當年老王護著掩著,我估摸我不是被我爹抽死,就是餓屁了,還考啥學……”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調侃中帶著感慨,感慨中帶著懷念,唏噓不已。
  
   三
   自上中學開始,以直到大學畢業(yè),整整十年時間,因電話尚未普及,信件也經常中途丟失,慢慢地,我們和王老師斷了聯系。后來偶爾聽老家人講,王老師調離了廟莊,回到了他們鎮(zhèn)子小學了;后來又打聽得知,王老師退休了,住在縣城兒子的樓上,每日在街邊下棋打牌,黑頭發(fā)沒了,額頭更大了……
   但這些都僅僅是“聽說”而已,我所熟知的所有同學中,沒有一個人有王老師的聯系方式,更沒見過王老師。這些年,大家都忙于自己的生計而天南海北地奔波,老家,早已成了一間旅途中間的歇腳之地,故人,早已丟失殆盡。
   二零一八年深秋,我得空回老家探親,鴨子李聽說我回來了,滿心歡喜地跑來我家,神秘兮兮地喘著粗氣,似乎要告知我一個天大的秘密一般,許久才憋著激動張口道:
   “老班長,你猜我前幾天趕年集,在縣城的春聯店門口碰到了誰?你猜,你猜!”
   看著鴨子一臉的神秘,我脫口而出“老王?王老師?”
   “對,對,你咋知道滴?哎呀,這事兒太巧了,我給你說……”
   鴨子嘮嘮叨叨,前前后后,給我講述了偶遇王老師的所有經過,連他那天買了啥都說了,我實在等不住他說到關鍵點,便打斷他的“演講”,問道:“電話,電話,留下電話了沒到底?”
   “電話?哦,留了留了,對了,那啥,發(fā)個紅包先……”鴨子一臉得逞般的壞笑。
   那天,我被鴨子“訛”去了十塊錢,加一包中華煙,換來了王老師的電話號碼。鴨子收了紅包,揣著煙,一只手撫摸著被我踢疼了的屁股蛋,罵罵咧咧地一溜煙去了野兔家繼續(xù)“要紅包”去了,我知道鴨子今天得大賺一筆了,這小子這些年做生意,猴精猴精。
   我盯著那一串號碼,猶豫了再三,終于撥打來了出去,三聲盲音后,電話的另一端傳來了一聲恍若隔世般熟悉而又滄桑的聲音。
   “誰?你是,你是王啊,哦,你咋知道我的電話了,哎呀這么些年了,你過的都好著嗎?工作怎么樣?結婚了沒有?”
   “哦,挺好挺好,工作順心就行,身體要好???一定要保護好身體,你從小瘦弱,不知道現在胖了沒,總之要健健康康的?。 ?br />   “二十多年了,你們都還記著我,老師我很自豪,你們都是我的自豪,你們都個個有出息,老師我就很滿意……”
   王老師的聲音像極了父親,滄桑而厚重;王老師的話像極了父親對他的孩子的囑托,充滿著牽念,還有發(fā)自內心的自豪。聽著電話,雙眼生疼。
   自那之后,我總會在逢年過節(jié),或平時自己有作品的時候,給老師發(fā)個微信,問候問候,老師也會在第一時間回復簡單幾個字“好,很好,都好,你也要好好地……”
   能時隔二十年,再一次聯系到王老師,讓我備感安慰,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緣分,我與王老師的緣分始于懵懂少年時,而今老師已逾古稀,我也年近不惑,我們雖相距千里,能以先進的通訊方式面對面,聊生活,聊工作,再一次聽王老師的鼓勵和教導,想來,絕對是人生之一大幸事。
   我的童年記憶里,有許多值得我去永遠記在心里的人,有些人給了我走出農門的物質基礎,他們是我的親人;有些人給我了人生的精神奠基,他們就是我的老師,這部分人里面,王老師如一尊矗立于心底的高山,占據著我絕大部分關于師生之情的領地。
   憶童年之我的老師,首先想到的是王老師,以及王老師的那間破舊的宿舍。那倔強的腰板,他給我們的那些微不足道卻細致入微的,關于知識,關于做人,甚至關于生活的點滴。
   憶童年,憶王老師,并得以憶那些最懵懂的歲月。
  

共 4937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時隔二十年,再次能聯系上故人,確實是緣分。作者以此引出了對王老師的點滴回憶,雖時隔已久,記憶卻是鮮活的。王老師在作者的人生路上是啟蒙者,更是引領者,如一座高山矗立在心底。如此重要的人物,作者從細處著筆,王老師在廟莊一間破舊的宿舍落腳了,場景描寫細膩而真實,如臨其境。王老師的外貌描寫也十分有特色,令人印象深刻。在人物描繪中,作者細膩且生動,讓我們讀到了一個淳樸而敬業(yè)的老師。那時候的老師,是個當農民的老師,沒有脫產,指縫的描寫極有特點。王老師有三重身份:老師,農民,保姆。尤其是“保姆”一職,寫了老師與“鼻桶”的故事,更是凸顯了王老師對孩子們的用心。多年后大家互相打趣的場景,可見當時的王老師不僅教會了我們學習、生活,更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多年后偶然的機會得知了老師的消息,作者的喜悅不言而喻,重新建立了聯系,令人倍感欣慰。在人生成長中,有如此的恩師,絕對是人生一大幸事。文章細膩真摯,令人感懷,傾情推薦共賞!【編輯:空山月影】【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011270003】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空山月影        2020-11-26 19:17:00
  一位令人敬重的師者,遇見如此恩師,確是人生幸事!
回復1 樓        文友:雪凌文字        2020-11-26 19:28:08
  非常感謝月影副社給予拙作精準的編按和精細的編輯,辛苦了!謝謝!
2 樓        文友:北方天馬        2020-11-26 20:26:51
  古人對老師非常尊敬,稱為“恩師”,現代雖然是他們職業(yè),依然為人所敬仰,因為職業(yè)崇高,師德高尚。作者與恩師,四年教承,教授的不僅僅是文化,學到的更有做人,做事的準則,堪為師表。幾十年未見,時時想念,往昔的情景歷歷在目。文以真情的實感,回憶師生情,以細膩的筆法展示老師德,以樸實的語言,道出恩師不易,于平凡中見偉大,從瑣事中示真理。闊額華發(fā)舊正衣,城心敬業(yè)園丁人。育出桃李滿天下,秏殘燭光亦悅心。很好,正能量的佳作,贊。
回復2 樓        文友:雪凌文字        2020-11-26 21:35:46
  謝謝天馬老師賞評留墨,人一生能遇到一個伯樂,是一生之幸,記住曾經的恩師,也是每一位有良知的人該有的品行。問候老師冬安,文碩!
3 樓        文友:林間風吟        2020-11-27 14:43:10
  雪凌社長的憶童年之二這么快就出來了,真是令人佩服啊!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都珍藏著一個對我們影響深遠的啟蒙心智的老師。欣賞完社長的這篇文,讓我想起了自己心里的那位長者。一篇有情懷、令人溫暖的好文,欣賞學習了!
回復3 樓        文友:雪凌文字        2020-11-27 15:08:18
  非常感謝林間老師百忙中來我的小屋賞評、鼓勵!老師的鼓勵一直我我寫作進步的動力,繼續(xù)努力!問候老師萬事如意。
4 樓        文友:夢姑        2020-11-27 22:41:26
  實實在在的情況,通過文字仿佛看見了我的幾個民辦教師的背影,雖然在艱苦環(huán)境中教書育人,但從來不會偷懶或另眼相看誰,當然每個老師都偏心學習好又懂事的學生,那是他們的驕傲。
   現在想起那些沒有學歷和好待遇的老師心里總有說不出的滋味,也許是可憐他們吧,或許是敬仰和佩服。我們應該去看看當年的老師,但有幾個能記起童年的啟蒙人呢?
回復4 樓        文友:雪凌文字        2020-11-27 22:58:40
  謝謝老師熬夜賞讀留墨,是啊,那些年代的鄉(xiāng)村老師真的很艱苦,但也很敬業(yè)。值得我們銘記一生!
5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0-11-28 10:22:59
  小故事,蘊含著師生情。寫得好。懷才抱器拜讀。
懷才抱器
回復5 樓        文友:雪凌文字        2020-11-28 12:26:10
  謝謝懷才老師!恩師難忘,能遇到好老師是一生值得記住的!問候老師!
6 樓        文友:西貝木卯        2020-11-29 20:33:26
  非常喜歡雪凌對人物形象,語言的描述,活靈活現,身臨其境,很喜歡這篇散文!
回復6 樓        文友:雪凌文字        2020-11-30 12:19:12
  記憶是真實而立體的,所以用筆寫出來的形象就是活的了。謝謝西貝,問候!
7 樓        文友:倦鳥        2020-11-30 00:14:00
  那種心情我能理解,因為前陣子,我偶然看到初中語文老師的文章,托人問到了他的聯系方式。那一瞬間,真的很激動,仿佛乙回到二十年前。
回復7 樓        文友:雪凌文字        2020-11-30 09:45:36
  是的,師恩難忘啊,遇到一個好老師不容易的。問候倦鳥老師!
共 7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