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戀】佛厚(隨筆) ——佛心厚道的靈魂追尋
幾十年了,一直有朋友勸我出一本書,那顆躁動的小心心晃悠了幾次,終是沒有付諸現(xiàn)實,晃悠半天又悄然落下。我的一位學(xué)生甚至這樣勸我:老師,你應(yīng)該出一本書,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把你幾十年學(xué)習(xí)、思考、實踐的東西留給我們。否則,就是資源浪費,也是對后輩的不負責任。這話不無道理。
可我終究還是沒有下決心。曾經(jīng)想過許多書名,稍微放一放,就又成為曇花一現(xiàn)的夢境。直到前兩天與幾位朋友聊天,突然冒出“佛后”兩個字,又開始心動了,我不知道這次心動是否能變?yōu)樾袆印H绻兂尚袆?,那就是機緣到了;如果依然流產(chǎn)了,那就是機緣未到,還需要不斷的修為。
那天給一個朋友看了這兩個字,朋友大驚:佛后?你比佛大?而更多的朋友看了這兩字,認為這是個境界,一個低調(diào)而又務(wù)實的境界。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你看到什么,你就是什么,正所謂見仁見智。
其實,這里的“佛后”,只是一個物理概念。如果演繹的話,就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
后來,又與幾個朋友聊天時說起了“佛后”,朋友理解為“佛厚”,我又一次開悟了:佛厚,佛心厚道,不正是我追求的境界?于是,“佛厚”有道了。
我是一個生性懶惰而又耐得住寂寞的人,也是一個孤獨而又內(nèi)心溫熱的人。生性懶惰,就成為一個被動的人,不會主動與人交往,甚至不會規(guī)劃自己;耐得住寂寞,沉浸在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中。孤獨與寂寞,成為我常常在筆端流露出的心境;內(nèi)心的溫熱,只有真正走近我的人才會感受到那種淡然的春天般的暖意。
一杯茶、一本書、一炷香、一段音樂,哦,最好有一抹陽光,我可以靜靜地獨自享受那份平和、寧靜、似乎脫離了世界的清凈。一個講臺、一支筆、一塊書寫板,我可以激情飽滿意氣昂揚地觸發(fā)熱烈、震蕩、力量的人心。每個人都有兩面性甚至是多面性,從而產(chǎn)生了看別人和看自己的兩個標準,或者即使是一個標準,也只會衡量別人而不會擺平自己。這就是真實的人性。
我這一生有過很多夢想,也承受過很多不公甚至是欺凌的痛苦,但從來沒有記恨一個人。用一面鏡子反照自己,你會發(fā)現(xiàn),罪惡的根源是我們自己,因為我們的心從沒有真正的認識自己。當然,不能說反觀自己,我們就一無是處,任惡者為惡,任善者為善,而是要找到一個真正的自我,除惡揚善,惠及他人。這便是佛心厚道。
佛心厚道,是一種心智,一種共情心智,而不是個性。許多人的執(zhí)念來源于個性的放大,而不是調(diào)適,猶如山野的狂風隨意而任性,但是,山野的風還有停息的時候,那是來源于自然界的靈性,而人在張揚個性的時候如果不加以自我修煉,是停歇不了的,或許會一往而為之,或許會夭折于張揚的人生旅途中。
我們常常感到人生在世的許多無奈,正是“自我”執(zhí)念的反應(yīng),而缺乏了佛心厚道的靈魂追尋,也就是自我心智的修煉。我相信靈性的存在,更相信靈魂的追尋。正像有的人活在世俗的世界里,有的人活在靈魂的世界里,比如哲學(xué)家,從中華古來今往到西方千年過往,活在哲學(xué)世界里的人,大多數(shù)是“獨樂樂、自樂樂”的,甚或被沒有靈魂的世界鞭笞得體無完膚。但歷史或者是光陰總會給出公正的驗證,因為自然規(guī)律就是靈魂的追尋者。
現(xiàn)在的人很少有研究哲學(xué)的了,因為在物欲橫流的世界里,大多數(shù)人們不再追尋靈魂的佛心厚道,而是為了生計,對,為了生活或者說是為了每一個日子要不停地追尋金錢和物質(zhì)。不能不說,時代發(fā)展的進程中,人們追求的生活質(zhì)量越來越高,對,是物質(zhì)的生活質(zhì)量。而簡單、淳樸逐步變成了奢侈品,更多的佛心厚道被披上了“貼金的袈裟”,成為表演者的裝飾,不再是靈魂的追尋。
我以為:把復(fù)雜的事情變得簡單了,把專業(yè)的話說得讓不懂的人聽懂,把所有的怨氣消化在內(nèi)心平靜的歡樂之外,就是佛心厚道了。
佛厚是一個人生課題,更是一個心智模式。前兩天,幾個以前工作單位的朋友約我相聚,閑聊一番,說到單位的工作和人事,我就勸大家:相聚一起不容易,我們是私人聚會,就不議論單位的人和事了,咱們說說文化的事、生活的事,聊起了書畫、茶道、古琴、玩壺,說到盡興處,一個朋友說:老哥,我現(xiàn)在就跟上你玩文化去。我說:現(xiàn)在還不到時候,還是要把精力放在工作中。等你像我一樣退休了,那就可以一起玩了。大家一聽,都說“這才叫情懷?!蔽医忉尩剑哼@與情懷無關(guān),只是做人最簡單的道理。食人俸祿,當然應(yīng)忠人之事。當你離開崗位的時候也不要把過去的崗位當做自己一生的唯一而去計較,更應(yīng)該讓理想、情懷豐富多彩,顯示出人生價值的厚度。正所謂佛心厚道,換一個角度看,依然是個物理空間,只不過與“佛后”不一樣了?!胺鸷蟆边@個物理空間是一個平面概念,是物理空間的一個面或者一部分,而“佛厚”是一個立體空間,具有多維多體的價值。
我不是任何宗教信徒,但我喜歡站在哲學(xué)的角度去理解宗教的價值觀以及文化,特別是對于佛教文化有著自己的理解。從過去單一的工作模式切換成休閑而又忙碌的“再生”模式,我沒有經(jīng)歷不適應(yīng)期,也沒有過渡期,似乎一切“隨緣”,又似乎一切“按部就班”,細細想來,正是內(nèi)心充滿“佛心厚道”和一生潛心學(xué)習(xí)涉獵了眾多知識與文化而形成的“順理成章”。此刻,驀然回首,這一生不正是行走在佛心厚道的靈魂追尋的路上么?
佛心厚道的靈魂追尋,不是要做一個完美無缺的人,也不是要讓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對你贊譽有加,而只是自己內(nèi)心的一種力量。如果這個世上沒有塵埃,人類焉能生存?如果你佛心厚道了,世界上就會沒有誹謗、破壞和殺戮嗎?不可能的。
所以,佛厚,是一個個人的追求或者理想境界。曾經(jīng),我想過改變自己狹小的生存世界,想改變身邊的人或者親近的人,但是沒有成功,有時甚至?xí)米约罕轶w鱗傷、體無完膚。“好心沒有好報”——我們往往這樣定義自己的心意和行為,其實只是自己的一種“妄為”。好在自己沒有執(zhí)妄,發(fā)現(xiàn)了改變自己的路徑——重塑心智模式。于是,我在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里開始“塑佛”,灑下一粒種子,既沐浴著陽光,也經(jīng)歷著風雨,歷經(jīng)雕刻與打磨,內(nèi)心的那尊佛漸漸的寬厚、高大、圓融起來,舍棄了許多邊角廢料,容納了更多知識、文化與智慧。我看到了重塑心智——突破自我,用靈魂追尋佛心厚道的力量。
其實,當人放下自我,突破自我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很多潛力,就像看萬花筒一樣。萬花筒之所以能看到繽紛的世界,正是因為有了厚度。在一個點上看到的,只是一個符號;在一個平面看到的只是一個表象;在一個立體的空間里看到的才是世界,只有世界才有厚度。
就在我斷斷續(xù)續(xù)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有一天偶遇幾位好久未見的老朋友,第一句話就問我:出書了沒有?我答:沒有。朋友說:該出書的沒出,不該出的都出了。我笑到:其實也沒有該不該,只要是自己的能力允許且不給別人添麻煩,怎么開心都好。有時候想想,真的是做好自己、改變自己,突破固有心智模式,佛心厚道,自然的水到渠成。
最近總感覺到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推動著自己忙碌而在忙碌中快樂?;蛟S,這就是在佛心厚道的靈魂追尋中獲取的力量吧。我相信身邊的人都是佛心厚道的,我看到的世界是佛心厚道的。哦,此刻的你——就是我的佛。
如果有一天我可以出一本書,書名就叫《佛厚》,此文權(quán)且視為《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