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情系青崗坪(散文)
光陰荏苒,轉瞬即逝。截至2021年1月上旬,我離開青崗坪村駐村扶貧工作隊整整兩年時間,雖然人已走,但是心從未離開那片神奇的土地。
2016年9月19日,受單位委派,我作為第二批扶貧干部,來到家鄉(xiāng)的一個貧困村青崗坪,與承擔定點扶貧任務的武漢鐵路局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們一道,開啟了扶貧之旅。
青崗坪村屬湖北省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賀家坪鎮(zhèn),位于賀家坪鎮(zhèn)東部,318國道穿村而過。該村地處崇山峻嶺、土壤貧瘠地帶,山大人稀,人均地少,基礎設施落后,人均受教育程度低,屬宜昌市39個重點貧困村之一。由于受地理環(huán)境影響,導致該村貧困人口較多。從2014年算起,該村共有貧困戶339戶,1034人。其中,2016年以前,已脫貧97戶,2017年計劃脫貧152戶,2018年實現(xiàn)精準脫貧目標。
回憶兩年零三個多月的扶貧之路,艱辛與歡笑同在,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忙忙碌碌的工作,讓人記憶深刻,沒齒難忘。當年,我們先后在工作隊隊長肖鋒和郭兵的帶領下,積極開展幫扶工作,隊員們你追我趕,不甘落后,充分展現(xiàn)武鐵人的責任與擔當。
扶貧于我而言,是一項全新工作,雖然出身農村,但很少干農活,很早就離開家鄉(xiāng)在外工作。因此,對于農村工作,屬“門外漢”,能否做好扶貧工作,是一次嚴峻考驗。好在,我是家鄉(xiāng)人,可以打親情牌,利用這一優(yōu)勢開展工作。剛開始,我還兼職單位的工作,經常是鐵路和扶貧工作兩頭忙,尤其是時間發(fā)生沖突時,深感分身無術,無所適從,工作處于“人吃虧戲不好看”狀態(tài),好在持續(xù)時間不長。
扶貧后得知,我們屬省級扶貧工作隊,其重擔可想而知。為做好工作,我從零開始,與工作隊員一道,只爭朝夕加油干。首先,強化學習長本領。一方面認真學習扶貧政策規(guī)定,按要求開展工作和向貧困戶宣傳政策,另一方面虛心向村民和書本學習種養(yǎng)殖技術,適應工作需要。其次,經常進組入戶辦實事。兩年多來,我與隊員不分白晝,不畏嚴寒,不懼風雨,不知疲倦,走遍該村的山山水水、溝溝坎坎,家家戶戶都留下忙碌的身影。每到一處,噓寒問暖,實地調查,把脈問診,因地制宜,精準幫扶,盡可能多地幫貧困戶找到脫貧致富的“金鑰匙”。第三,??顚S脧妿头?。2017至2018年,武漢局集團公司每年總投資超過100多萬元,用于修公路、建茶廠、改造黨員活動室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購買茶葉。第四,傾情幫扶下一代?!傲弧眱和?jié)期間,積極配合武漢局團委聯(lián)系青崗坪希望小學,組織青年志愿者到學校開展支教活動,贈送學習、生活和體育用品,深受小朋友們歡迎。與此同時,還積極開展“扶貧日”活動。
在“情感之旅”的扶貧路上,嘗盡了酸甜苦辣,感人畫面歷歷在目。忘不了各級組織和領導進村入戶的指導和親切關懷,忘不了村組干部日夜忙碌,為脫貧急得潸然淚下,忘不了工作隊員舍小家為大家,為項目四處奔波的身影,忘不了貧困村民急于脫貧,起早貪黑忙于田間地頭的艱辛,忘不了八旬老大爺林云峰自食其力打草鞋賣的感人場景,忘不了與村組干部騎車奔馳在暴風雨中的驚心動魄,忘不了武漢局文化列車首次開進少數(shù)民族扶貧村,冒雪慰問演出的感動,忘不了局團委與青崗坪希望小學結對幫扶支教活動的張張笑臉,忘不了耄耋女黨員吳昌梅一次不落參加黨員大會的堅守,忘不了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變好的歡聲笑語……
扶貧期間,我沒有丟掉好習慣,用笨拙的筆,書寫了許多扶貧文章。譬如,《淺談扶貧工作關鍵在于“扶”》一文,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扶貧開發(fā)辦公室采用,《念好“三字經”當好領頭雁》《憶扶貧一周年》《精神扶貧應做好“五扶”》《扶貧又一年》《荊門橋工段多措并舉協(xié)助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等文章,先后被《武漢鐵道》采用,還有多篇文章被網站采用。
2018年底,該村如期摘帽脫貧出列。那時,我的扶貧任期已到。2019年1月10日,我?guī)е鴮Ψ鲐毠ぷ鞯木炷?,帶著對村民和村組干部以及扶貧隊員的牽掛,依依不舍地返回單位?;貋聿痪?,情不自禁地寫下《忘不了》的小詩,被多家網站采用。之后,還寫了《贊美華中》的詩句,被中國作家網等網站采用。
直到現(xiàn)在,我還在村扶貧班子群和黨員信息交流群里,剛開始,想退群,被村干部勸住。其實,本人也不想退,方便了解村的發(fā)展動向,持續(xù)關注曾經一起摸爬滾打的工作隊員和村組干部們的佳音等。在群里,我只是默默關注,分享好消息,從不發(fā)聲。
回單位后,無論工作多忙,都不忘關注青崗坪村的變化,尤其十分關注我曾經結對幫扶的5戶貧困戶,早已形成一種生活習慣。據(jù)接替我的王少斌介紹,2019年、2020年兩年間,武漢局加大幫扶力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共投入項目資金295萬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疫情防控、茶廠改造、茶葉培育以及補強“兩不愁三保障”薄弱環(huán)節(jié)、菜園建設、節(jié)日慰問等,消費扶貧總價值超過244萬元。尤為難能可貴的是,全局4萬多名職工捐贈195萬元,用于解決貧困村民“最后一百米”出行難的問題。
兩年多來,我一直與所幫扶的3戶貧困戶保持聯(lián)系,另兩戶也通過其他渠道了解情況,值得欣慰的是絕大多數(shù)情況很好,都過上了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令人痛心的是,有一家三口,父子相繼去世,留下孤苦伶仃的老太太孤單度日,有空真想去看看她。
近幾年,我們宜昌綜合維修段14名幫扶干部每季深入青崗坪村,按照“五個一”要求,積極開展入戶走訪、建檔立卡數(shù)據(jù)核實、政策宣傳、農耕農收、代銷農產品等活動,幫扶救助的70家貧困戶全部脫貧致富。每次開展活動情況發(fā)到群里,我都先睹為快。
截至2021年2月,我們局定點幫扶青崗坪村已4年多時間。期間,扶貧隊員幾經更換,但是初心不改,鏡頭不換,力度不減,接力奔跑,較好地完成了光榮而艱巨的精準扶貧和脫貧攻堅任務。令我終身難忘的是2020年11月18日晚,我所在工作隊的扶貧報道,榮登中央一臺《新聞聯(lián)播》,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郭兵閃亮登場,尤其讓我做夢都沒想到的是,視頻里居然閃過我的身影。這是對定點幫扶單位武漢局集團公司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全體隊員的最大褒獎,也是青崗坪村的一件幸事,為此我高興了好一陣子。
難舍扶貧,因為那里有一支朝夕相處、團結奮進的團隊,有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有眾多純樸善良的父老鄉(xiāng)親。在那里,我每天可以心情愉快的工作,為家鄉(xiāng)人民做點事,同時,還可以貪婪地享受新鮮空氣,更迷戀租住地姚老板娘和農家郭美女的土家小吃。等等這些,都是美好而難忘的回憶。
如今,蒸蒸日上的青崗坪村,順應新時代新要求,已步入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大道。駐村工作隊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堅守崗位、敬終如始。無論何時何地,我都會一如既往地關注青崗坪村的發(fā)展,并祝福該村越來越好。同時,也期待早日再次踏上那片熟悉而向往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