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秋月菊韻 >> 短篇 >> 傳奇小說 >> 【菊韻】古廟鑼聲(小說)

編輯推薦 【菊韻】古廟鑼聲(小說)


作者:顏永柏 白丁,8.0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3934發(fā)表時間:2021-03-28 08:25:58

廣州的北郊三元里鄉(xiāng)中有一座古廟,有幾百年歷史了。平日里香火旺盛,香客如云。廟中掛一片大銅鑼,這是三元里鄉(xiāng)“平英團”與周圍103鄉(xiāng)“平英團”聯(lián)絡(luò)的工具。公元1841年5月30日清晨,古廟中的銅鑼被人敲響,急促的鑼聲立刻傳遍了四面八方,緊接著103鄉(xiāng)也響起了急促的鑼聲。剎那間鄉(xiāng)民們高舉著大刀、長茅,鋤頭飛奔三元里而來,不到兩個時辰,聚集了一萬多民眾,準備消滅犯我中華的英國侵略軍,一場永留史冊的三元里抗英戰(zhàn)斗就在這一天打響了。
   1840年,號稱日不落的英國向中國發(fā)動了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由于淸廷軟弱,清軍不堪一擊,被英軍攻占了虎門要塞,沿珠江長驅(qū)直入,兵犯廣州城。清廷皇侄靖逆將軍奕山指揮清軍3萬5千人守城,不敵1000多人的英軍,于1841年5月下旬攻入廣州城,奕山乞降,賠償英軍600萬銀元及鴉片煙價,正式割讓香港。英軍見清廷軟弱可欺,愈加囂張. 在廣州城內(nèi)和市郊燒殺擄驚,強奸婦女,無惡不作。逃出城外的清軍不敢反擊,任憑英軍燒殺擄掠。
   廣州的民眾十分憤怒,決定自發(fā)地聯(lián)合起來,嚴懲英國侵略軍,大家推選何玉成為召集人。這何玉成是個舉人,平時又愛習武,能文能武,為人正直,對英國在中國推銷鴉片,毒害民眾的罪行十分仇恨,主張堅決抵抗英軍。因此他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大家的推舉,積極組織民眾抗英。他親自起草了一個告示,公布英國侵略軍的罪行,號召各鄉(xiāng)各鎮(zhèn)組織鄉(xiāng)勇,水勇,組成平英團。以鑼聲為令,招之即來,共殲英軍。在他的宣傳鼓動下,在三元里鄉(xiāng)周圍共有103個鄉(xiāng)組織了平英團。并一致表示服從何玉成的指揮,共殲英軍。
   5月29日,三元里鄉(xiāng)菜農(nóng)韋紹光的妻子到古廟燒香后回家,在路上遇到幾個到三元里鄉(xiāng)搶劫的英軍。英軍見韋紹光的妻子年青貌美,便圍著她進行調(diào)戲和侮辱。韋紹光知道后立即趕來,憤怒無比。他是練武之人,懂得功夫,赤手空拳和幾個英軍搏斗,在幾個鄉(xiāng)勇的幫助下,把幾個英軍打死了。何玉成知道后對韋紹光大加贊揚,說他對英軍敢于拚殺,有中國人的血性。同時要求大家提高警惕,做好準備,防止英軍報復(fù)。
   不出何玉成所料,第二天清晨,英國侵略軍海軍司令伯麥和英軍頭目畢霞率領(lǐng)1000多名英軍,在漢奸帶領(lǐng)下,準備到三元里及附近鄉(xiāng)燒殺擄掠,以報三元里鄉(xiāng)打死英軍之仇。何玉成知道后立即趕到三元里古廟,親手敲響了銅鑼。急促的鑼聲瞬間便傳遍了四面八方。緊接著103鄉(xiāng)也響起了急促的鑼聲。這鑼聲就是殺敵的命令,剎那間,103鄉(xiāng)的鄉(xiāng)勇手持大刀、長茅、鐵棍和鋤頭,高舉“平英團”大旗,向三元里古廟飛奔而來,一時間人潮涌動,迅速聚集了一萬多民眾。
   何玉成召集103鄉(xiāng)的頭領(lǐng)組成指揮部,并商議殺敵策略。何玉成對大家說:“英軍是有備而來,帶有槍枝彈藥,武器先進, 作戰(zhàn)經(jīng)驗豐畗,不可小覷,而我們只有大刀長茅等冷兵器。戰(zhàn)力懸殊,為今之計不能硬拚,只有用計把英軍引入牛欄崗的樹林里,然后將其包圍,待其彈藥消耗殆盡,人困馬乏之時發(fā)起進攻,一舉殲滅之。”眾人齊說此計大妙。紛紛請戰(zhàn),要把英軍誘入牛欄崗。何玉成令韋紹光帶領(lǐng)100多名鄉(xiāng)勇,與英軍且戰(zhàn)且退,一步步把1000多名英國侵略軍誘入牛欄崗樹林。何玉成見英軍進入牛欄崗樹林后,立即指揮一萬多名鄉(xiāng)勇將牛欄崗團團包圍。卻圍而不攻,只是搖旗吶喊,驚擾英軍。英軍驚恐萬狀,幾次欲沖出包圍,都被鄉(xiāng)勇們打了回去。這片樹林不大,又無水源,天氣炎熱,侵略軍是臨時出來搶劫的,沒帶糧草,又餓又渴,精神崩潰,不斷地亂開槍,為自已壯威??墒菑椝幨怯邢薜模譀]有補充,很快就消耗殆盡。英軍頭目伯麥和畢霞急躁不安,商議決定派出一支敢死隊,突出重圍請求援兵。足智多謀的何玉成早有準備,敢死隊剛一沖出樹林就被殲滅。伯麥和畢霞組織了幾次敢死隊都沒有成功,無計可施。
   第二天清晨,何玉成見英軍被圍困了一天一夜,已彈盡援絕,失去了戰(zhàn)斗力,決定向英軍發(fā)起進攻。憤怒的一萬多民眾沖進樹林,用大刀、鐵耙、木埲痛擊英軍,伯麥和畢霞企圖組織英軍頑抗,但寡不敵眾,畢霞被打死,伯麥重傷,200多名英軍被打死,大部分英軍跪在地上叩頭求饒,成了俘虜,帶路的漢奸企圖混在人群中逃跑,也被打死。
   英國侵略軍陸軍司令義律在大本營聞訊后大驚,急忙帶領(lǐng)大隊人馬和大炮趕來救援,剛走到蕭天路就遇到民眾的阻擊。憤怒的民眾一聲納喊,風涌而上,把英軍團團包圍。這義律原是英國駐中國商務(wù)監(jiān)督,在中國多年,知道廣州民眾抗英斗爭強烈,見被民眾包圍,知大事不好,趁混亂之即,急忙派人向廣州知府求救。余保純又向兩廣總督祁貢報告,祁貢懼怕英軍,害怕擴大戰(zhàn)爭,令余保純率南??h令梁星源和番禺縣令張熙宇速往三元里“勸諭”民眾。三個官員不敢擺架子,步行到三元里,向民眾求情。何玉成見已達到了懲罰英國侵略軍的目的,說服民眾同意義律率殘部離開。義律在余保純、梁顯源、張熙宇三名官員的保護下,抬著被打死的英軍狼狽逃竄。
   義律逃回大本營后心有余悸,立即組織英軍登船,倉皇逃往香港基地。
   三元里民眾英勇抗擊英國侵略軍的事跡震動華夏,流傳千古,后人建“三元里抗英紀念碑”紀念。有詩曰:
   壯哉三元里,鳴鑼起義兵。
   揭竿爭殺敵,制挺誓平英。
   萬眾如云集,一呼若雷鳴。
   丒夷應(yīng)喪膽,千古有豪情。
  
  
  
  
  
  
  
  
  
  

共 2183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鴉片戰(zhàn)爭時期,廣州三元里人民英勇抗擊英國侵略者的事跡,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它證明,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確,歷史上一切反侵略戰(zhàn)爭,都證明這一點。八國聯(lián)軍進攻中國的時候,義和團跟侵略者進行了英勇的斗爭??谷諔?zhàn)爭,蔣介石實行不抵抗政策,使大面積的國土淪喪于日本侵略者。是毛澤東和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了全國人民跟敵寇斗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宣傳愛國主義的。 寫法上,走著秉承了歷史散文的敘述風格,以平實的語言將故事敘述出來,看完即產(chǎn)生較深的印象。文風很好。 好文,歡迎閱讀。也請作者繼續(xù)發(fā)一些宣傳愛國主義的歷史故事,以餉讀者。(編輯 魯芒)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魯芒        2021-03-28 08:27:37
  你要知道鴉片戰(zhàn)爭中廣州人民是怎樣抗擊英帝國主義侵略者的嗎?那么這篇文章不可不看。
小說作者,也喜歡詩歌和散文。長篇小說《風雨流年》曾獲得方正科技杯網(wǎng)絡(luò)文學大賽月度冠軍。主張有感而發(fā),不平則鳴。
2 樓        文友:黃金山        2021-03-28 08:58:56
  這個故事很著名,小學歷史課本都有的。古廟寫得生動!
活到老學到老
3 樓        文友:顏永柏        2021-04-30 00:54:02
  三元里抗英的故事家喻戶曉,今天重溫這個故事,是很有現(xiàn)實意義的!
共 3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