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云水禪心 >> 短篇 >> 雜文隨筆 >> 【八一】堅定文化自信 強化責任擔當(隨筆)

編輯推薦 【八一】堅定文化自信 強化責任擔當(隨筆) ——淺談文人的思想素質修養(yǎng)


作者:清風徐來 秀才,2295.7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2497發(fā)表時間:2021-04-24 14:04:22

【八一】堅定文化自信   強化責任擔當(隨筆) 我3月16日上午在二曲中學傾聽了原周至縣書法協(xié)會主席、李二曲思想研究會會長李庭武老師關于文人與文學的報告會,他引經(jīng)據(jù)典、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中國文人的思想修養(yǎng)和責任擔當,他的每句話都叩動著我的心弦,使我深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如聲”的愜意,使我深感中國文人在習近平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的新形勢下,應該堅定文化自信,強化責任擔當,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創(chuàng)作出更好的作品,弘揚正能量,為實現(xiàn)中國夢做出應有的貢獻。
   翻開歷史,所謂中國文人,是一個寬泛的概念。許慎的《說文解字》詮釋為:一曰:寫文章之讀書人。如:文人畫士(清?龔自珍《病梅館記》);二曰:古稱先祖之有文德者?!稌?文侯之命》:“汝肇刑文武,用會紹乃辟,追孝于前文人?!倍F(xiàn)代著名詩人、作家、評論家張修林在《談文人》一文中對“文人”詮釋為:文人是指人文方面的、有著創(chuàng)造性的、富含思想的文章作者。嚴肅地從事哲學、文學、藝術以及一些具有人文情懷的社會科學的人,就是文人,或者說,文人是追求獨立人格與獨立價值,更多地描述、研究社會和人性的人。正如林澤罡先生那種人。這里的文人范疇已經(jīng)有古代狹義的文人,擴大到從事文化研究者和文藝工作者,甚至連我們這些文學愛好者,也被圈進了文人的圈子。從古到今,正是這群人在默默無聞的創(chuàng)造著和創(chuàng)造了中華民族輝煌燦爛的文化,為人文類文明的繁榮和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文人涌現(xiàn)出輝煌的典范,中國文人的“原型”是孔子、老子、莊子;中國文人在精神品德上的高峰是屈原和司馬遷;中國文人在人格獨立上的“絕唱”是魏晉名士。唐代產(chǎn)生了空前絕后的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然而??婆e制度開始,一千三百多年全國文人爭走的那條獨木橋,造成了中國文人一系列的集體負面人格。覬覦官場、敢于忍耐、奇妒狂嫉、虛詐矯情……即便在科舉的縫隙中出了一些出色的學者和藝術家,大多也自吟自享型的,很少真正承擔社會的精神責任。近代以來,中華文明險遭顛覆,中國文人中有一部分站到了社會改革的第一線,卻又陷于爭斗、走向激進,大多數(shù)文人失落了文化本位,很難再被稱作真正的文人。特別是“文革年代”許多文人以文行惡,忙于整人,或胡言亂語,侮辱民智,留給人們的是最丑陋的記憶。改革開放后,許多文人追求金錢,物欲橫流,貪圖名利,喪失了古代文人的錚錚風骨,令人遺憾!當今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導致了精神文化領域的相對低落,文人的身價,似乎在一天天貶值。我們許多文人迷失了方向,放棄寫作。正當這一關鍵時刻,習近平及時地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習總書記的這一論段,為我們當代文人指明提升思想素質的方向,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文化自信,強化責任擔當,為社會的文化事業(yè)做出應有的貢獻!我認為我們心中的文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把握政策導向,堅定文化自信。
   要繁榮文藝創(chuàng)作,我們這些文人要準確把握政策導向,堅定文化自信,要有統(tǒng)觀全局的洞察力,要有預見思想動向的前瞻性,更要有深沉的愛國情懷,不屈不撓的民族氣節(jié)。盡管我們許多工作在基層,但我們的文章卻在大報大刊上發(fā)表,在社會上起著宣傳好政策、謳歌新事物的重要作用。這種潛形的社會影響力是非常深遠的。我們應為此而感到無比自豪,堅定自己的文化自信。
   二、堅守獨立操守,重塑道德風骨。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古代文人追求人生最高目標。像屈原、司馬遷、張載、李二曲等一代杰出的文人。他們代表著社會的良知、承載著社會的希冀、享受著社會的尊敬。中國的文人之所以每每被推置到時代的浪尖、歷史的潮頭,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是知識和智慧的載體與象征,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們的風骨。中國文人是最講求風骨的,社會對他們的評價也往往以風骨為準衡。我認為,中國文人的風骨最主要的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對家國的熱愛、對名利的淡泊、對權勢的蔑視。屈原為國建言,而昏聵無能的君王卻聽信讒言,他滿腔悲憤、自沉汨羅;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辭官而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李白皇宮做詩,竟然要“貴妃磨墨,力士捧靴”,最后“且放山崖間”。歷史的車輪在滾滾前行,風云變幻、滄海桑田。然而,中國歷代文人卻一直恪守著他們的操守和風骨。哪怕家國破碎、流落他鄉(xiāng),乃至生命都得不到保障,他們都從來不肯低下高貴的頭顱。劉文典“寧以義死,不茍幸生”,對蔣介石破口大罵;魯迅鐵骨錚錚,從來都是“橫眉冷對千夫指”;朱自清雖家中無米下鍋,卻也拒不領取所謂的“救濟糧”;聞一多更是拍案而起,最后倒在了敵人的槍下;建國初期馬寅初為堅持真理赤膊上陣,并喊出了“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的豪言壯語。過去的這些文人對權勢、對潮流、對舊友,他都未曾放下風骨,實屬難能可貴。然而,試看當下有些所謂的文人,確是何種面貌。見了權貴,忙不迭的點頭哈腰,一幅十足的奴才相;為了蠅頭小利,(文字、言語上)打得不可開交,丑態(tài)百出;為了出名,不惜放棄學術操守,剽竊、造假,無所不干。我們不禁要問:也許,是該有一場文化界的革命了,是該讓那些文人撿起被他們丟棄的風骨了。否則,文人不再是倍受尊崇的群體,而變成被鄙夷、被唾棄的對象了。作為現(xiàn)代文人我們以具有風骨的文人為楷模,堅守獨立操守,重塑道德風骨,堅持文人固有的秉性,不卑不亢,像陳忠實那樣,做一個堂堂正正的真正文人,以文章為武器,剔惡揚善,弘揚正能量。
   三、合作探究交流,革新創(chuàng)作方法。
   文人相輕是人們對文人群體總的印象。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文人相輕,自古而然”。文人,指有文德的人;相輕,指互相輕視﹑鄙薄,文人相輕則意指文人之間互相看不起?!兜湔?論文》里指出文人之所以相輕是因為“夫人善于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斯不自見之患也?!钡谛聲r代,是人類智慧共享的時代。我們的文人應該摒棄文人相輕的陋習,樹立團隊意識,弘揚合作精神,為了新時期文藝繁榮,合作探究,交流經(jīng)驗,開拓革新,探究更好的創(chuàng)作方法,創(chuàng)作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偉大作品。
   四、發(fā)揚學術民主,推動文藝創(chuàng)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fā)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提升文藝原創(chuàng)力,推動文藝創(chuàng)新。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我們當代文人要以習近平的思想為指導,發(fā)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提升文藝原創(chuàng)力,推動文藝創(chuàng)新,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tǒng)一,加強現(xiàn)實題材創(chuàng)作。特別在新時期,我們文人更應該具有一種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緊緊把握時代脈搏,關注社會,反映民間疾苦,針砭時弊,鞭撻丑惡,弘揚人間正氣。
   總之,堅定文化自信,強化擔當責任,提升思想素質是加強文藝隊伍建設,造就一大批德藝雙馨名家大師,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創(chuàng)作人才的必由之路。這對當代文人在經(jīng)濟、文化、科技、社會生活等方面,都應該具有劃時代的先進意義。我呼吁文化部門行動起來,為文人思想素質的提高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改善文人創(chuàng)作的條件,解除他們后顧之憂,為他們出版著作搭建平臺,讓他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不辱使命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無愧于時代的藝術佳品而努力奮斗。
   (文/徐榮斌)
  

共 2965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人文素養(yǎng)指的是人具有的人文知識和這些知識所反映的人文精神文化及內在所表現(xiàn)出來的氣質和修養(yǎng)。主要表現(xiàn)為一個人的精神水準、思想品味、人文素質、思維方式、人際交往、情感、人生觀和價值觀等個性品性,作者在參加了一次關于文人與文學的報告會后,心生感觸,寫下這篇隨筆。這篇隨筆,引經(jīng)據(jù)典、深入淺出闡述了一個文化化應有的基本素質。點明做為一個寫作文化人應該具有的品德,首先要注重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然后要培養(yǎng)自身的人文精神。隨筆,內容精悍,主題鮮明有特點,行文流暢。感謝賜稿八一, 問好春安。【編輯:紅袖攬葉】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紅袖攬葉        2021-04-24 14:05:17
  作者的感悟是引導人們不僅要有文化,更要有素養(yǎng)。
紅袖攬葉
2 樓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1-04-24 19:36:05
  堅定文化自信,強化擔當責任。文章觀點明確,感悟深刻,條理清晰,引經(jīng)據(jù)典,邏輯性強。好文章欣賞學習了,祝老師創(chuàng)作愉快!期待更多精彩!
淡淡的云彩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