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香】男人下廚(隨筆)
社會上有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律,經(jīng)常下廚的是女人,但凡是做飯好吃的往往是男人。我是贊同男人下廚的。男人能下廚,說明對家庭有一份責任藏在心里面。汪曾祺老先生說“做飯的男人不自私?!痹诩依镒鲲埖哪腥耸怯袗鄣?,是有奉獻精神的。男人如果肯下廚,樂意下廚,實在是家庭的一件幸事!大多應該算是幸福的家庭。
在我幼年時,廚房是媽媽的。我從小多少有些“媽寶”的嫌疑,飯來張口。后來,我長大了,媽媽走了,我就有了下廚房的習慣,廚房是我的。
我上班的地方離住所大約是二十分鐘的車程。每天幾乎要往返一次。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在時間上是一個對時。但無論晚上多久下班,無論多累,晚飯總是要吃的。有天晚上下班,我已經(jīng)沒有去夜市吃一碗炒面的力氣了,累坐在沙發(fā)上,面對空蕩蕩的廚房,一時間空寂涌上心頭。腦海里是媽媽的食譜,說是食譜其實也沒有實質性的東西,只是耳熟能詳?shù)囊恍┯洃洝?br />
那天晚上,我學著媽媽的樣子。西紅柿在煮沸的水中燙了,去掉皮,切丁。接下來,將雞蛋打散,滴了幾滴料酒,待鍋里的菜籽油七分熱,倒入雞蛋,炒熟,出鍋入碗備用。再將切丁的西紅柿迅速的倒入熱鍋,翻炒出汁時,再次將炒熟的雞蛋回鍋,出鍋,幾乎是一氣呵成。這是我人生的第一盤西紅柿炒雞蛋。雖說雞蛋炒老了些,也忘記了放鹽,但與手搟面搭配,究竟還是有了媽媽的味道。
食物合不合胃口,中不中意,好不好吃,本身就是一件個人主觀臆斷的事情。但有個顛撲而破的基本規(guī)律:就是尋找媽媽的味道,只要能達到且逾越,就是美味。
五年前,在我和老婆的努力下,將居所搬到了城區(qū)。此后,廚房陪我度過了許多愉快的日子。
我是不贊同經(jīng)常滯留于外店小市的,多少有些擔憂衛(wèi)生層次的感覺,更多的是獨具享受下廚的樂趣。自從有了孩子,更加刺激了我親臨庖廚的欲望。我憑借著超強的記憶,梳理著媽媽留在我腦子里的食譜,一邊一邊的做。媽媽留在我腦子里的食譜,與市面上的書不同,對食材的用量是沒有記錄標準的,完全是口語化的,全是憑多年的經(jīng)驗。比如燉肉,一定要撇掉浮沫,看顏色變化,用一根筷子扎,下料全靠手感。
那時,老婆還在另一個城市工作。兒子和我同住。父子兩都迷上了廚房。媽媽的食譜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孩子的喜好,小孩子的好奇心驅使喜歡一些新穎的飯食,而媽媽的食譜更多的是傳統(tǒng)飲食,于是我跳進了更大的美食界。我漸漸愛上了網(wǎng)絡美食。一邊看,一邊記下食譜,準備材料,下班了一步一步的做,兒子興奮地在廚房打轉,手舞足蹈,揚言要給我?guī)兔?,自己還要獨立完成,做給我吃。兒子喜歡吃肉,我做出了糖醋里脊、紅燒排骨、干炸黃魚、可樂雞翅。有那么幾天,我突然想到:“兒子將來會不會驕傲地傳承老爸的味道?”
到了冬季,待在廚房倒也自在,溫度升高,沒有暖氣,也是十分溫暖。夏季廚房開火,蒸汽散開,好似進了桑拿,不過汗流浹背,也是快樂地爽,因為汗,流的有價值。
再后來,老婆到了我的城市工作。她不愛做飯,但出于責任,也時常去做,我也一起做飯,樂于享受。有趣的是,兩人做飯一起商量菜單,一起買菜,一起下廚,交流烹飪廚藝,等香味飄出廚房,飯菜就一起上桌,夫妻感情也在做飯中得到升華。
吃飯原本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后來升華為家里的一種儀式,延伸到每個人的人生角落和心靈深處。一家人如此近距離的坐在一起,相互確定了眼神,無話不談,敞開心扉,美食與親情同香。如今,我總結了一下,得到一個堅定的結論:廚房是示愛的地方,亦是家的中心。飯桌上是家人交流換心的地方,在我家形成一個自覺地慣例,吃飯絕不看手機,遠離電視,暢聊是唯一的配菜,我們一家人享受其中的快樂。
男人下廚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長久下來產生的積極作用是無法估量的。比如,日常中,夫妻間吵架有時是不可避免的,古今如此。即便是冷戰(zhàn)。兩人終躲不開廚房和飯桌。低頭,賠不是,搭訕,此時便是最好。
未來,我的兒子長大成人,定會對食物的味道又有獨特的感覺。并帶著這份感覺擴散到自己的家庭和婚姻里。
男人下廚,如若能傳承下來,定會增添家庭的溫馨感,因為廚房是家庭的靈魂所在。
(原創(chuàng)首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