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母親的田園(散文)
母親衰老得很快,腿腳也不靈便,她每日囿于這百十平米的樓房里,活動范圍僅限在幾個鴿子籠一樣的房間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我在陽臺上放了一把靠背椅子,大多數(shù)時間,母親就坐在椅子上,長時間望著窗外的青山。她看青山的眼神是那么專注,又是那么癡迷。
我明白,母親是喜歡山上葳蕤的綠色。那綠色,是母親勞作了一輩子的田園的顏色。離開了她喜歡的田園,看看綠色,對母親也是一種安慰啊!
一
母親是種莊稼的一把好手,在田園里勞作了一輩子。
父親在遠方的城里上班,只在過年和收麥時節(jié)回家。母親在家里一邊帶著我們姊妹四個孩子生活,一邊務(wù)弄地里的莊稼。印象中,母親勤勞、好強,農(nóng)活幾乎沒有她不會干的。不管是大田地,還是菜園子,我家的地里永遠郁郁蔥蔥,莊稼、蔬菜長勢喜人,永遠給人豐收的強烈喜感。
母親對豐收的渴望,從上一茬莊稼收割完畢就開始了。因為她有豐收的信心,也有豐收的經(jīng)驗。
新上場的麥子碾打結(jié)束,夏忙進入尾聲,母親就念叨開了:“人哄地一時,地哄人一年。種莊稼,可不敢糊弄啊!”她早早聯(lián)系好拖拉機,把麥茬地先深耕一遍。母親說,麥茬埋進土里,渥熟了可以增加土地的肥力;深翻泥土在三伏天暴曬,可以殺死土里的害蟲;三伏天白雨(雷雨)多,深耕也可以保墑蓄水。真是一舉三得??!
等我們吃完飯,上學(xué)去了,母親就扛上一把镢頭去田里,把機耕不到的地頭拐角全部挖遍。她舉著一柄一頭按著大木塊的農(nóng)具——我們叫“咕嘟”,把地里的土坷垃敲得粉碎。等別人家開始犁地的時候,我們家的地已經(jīng)又酥軟又平整了。
秋雨連綿,母親甚至等不及雨停下來,就披一件深綠色的雨衣,穿一雙黑色長筒膠鞋,去坳地里撒化肥。她左臂彎抱著裝肥料的盆子,右手一把一把從盆子里抓出肥料。抓出一把,隨手一揚,肥料成扇形均勻地撒出去,落在土里。然后,她再抓,再撒……
她沿著拖拉機犁出的地行子一行一行撒過去,一大晌過去了,整塊地全撒上了肥料。母親穿的綠色雨衣濕漉漉地貼在身上,長筒膠鞋也濺滿了泥巴。她的頭發(fā)披散了,濕濕的貼在臉上,水珠從發(fā)梢不停地滴下來,說不清是雨水還是汗水。
云開雨霽,趁著泥土還沒有完全干燥,母親肩上扛著一副磨耙,吆喝著牲口,又進坳地了。兩只黃牛拉著磨耙聽話地走在前邊,母親叉開雙腿,手抓韁繩,穩(wěn)穩(wěn)地站在磨耙上,大聲發(fā)號施令:“得兒駕!犁溝!”黃牛拖著磨耙和母親前行,母親的外衣被風(fēng)張起,頭發(fā)也被風(fēng)吹起,呈弧形向身后飄去。挺立在塬面之上,晴空之下的母親看起來英姿颯爽。多年以后,流行起武俠電影,看到電影里仗劍騎行的女俠客,我腦海里馬上就閃現(xiàn)出空闊的坳地里,站在磨耙上,被黃牛拖著前行的母親的形象。
泥土被耙磨出一行又一行的細道道,像被一把巨梳細心地梳理過,又細又碎,軟綿綿的。遠遠望去,大地仿佛一大塊平整的黃色棉毯。真想躺在這棉毯上美美睡一大覺,肯定又舒服又解乏吧!
“七月白露八月種,八月白露不敢等?!卑茁兜搅耍赣H念叨著這句農(nóng)諺。等下過一場雨,旱塬上墑情正好,她稱量好預(yù)先留好的麥種籽,便套起兩只黃牛,扛起鏵犁,又進坳地。母親趕著黃牛,手扶犁把,深耕一遍地,又把麥種順著犁溝均勻地撒進地里。
天色還早,母親卸下鏵犁,換上磨耙,她站在磨耙上,吆喝著牛兒,耙一遍土地。磨耙像一把巨梳,把鏵犁劃出的滿地深痕抹得平平整整,又給泥土梳滿細細淺淺的豎道道。
過不了幾天,從細密的泥土縫隙里便鉆出點點綠色,又細又密,仿佛插了滿滿一地嫩綠的繡花針。
探出地面的麥苗,迎風(fēng)見長。冬深了,麥苗一朵兒一朵兒攤開鋪在地面上,麥田依舊一片油綠。落一場雪,又落一場雪,雪花厚厚地覆蓋在麥田上,坳地里白雪皚皚。冬雪映照著母親的歡顏:“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痹谶@個隆冬時節(jié),母親終于放心地歇息了——這是一年里母親為數(shù)不多的休息時間。
春天到了,天氣暖和了,母親的預(yù)言應(yīng)驗了。麥苗們果然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它們分孽、拔節(jié)、抽穗、揚花,有條不紊地長大。塬面上郁郁蔥蔥,大片大片油潤的綠色,從淺綠,到深綠,再到墨綠……
我家的麥地,總是比別家更綠。常有人指著我家地畔說:“看這莊稼務(wù)作得多好!真看不出男人不在家!”
這時節(jié),母親也會久久地站在田頭,看著眼前起伏的綠色浪濤,眼神是那樣癡迷!對她來說,這綠色,是希望的顏色,是豐收的底色!
二
母親的菜園子,同樣打理得生機勃發(fā),翠色欲滴。
新年剛過,天氣漸漸暖和了。母親在院子里整出土炕大的一塊菜畦,用大水漫得濕濕的,將菜種子撒進去,又支起拱形的竹架,再蒙上塑料紙,把菜畦包裹得嚴嚴實實,秧菜苗。塑料棚很溫潤,不幾日,透過塑料紙,可以看見隱隱約約的綠色。蘇醒過來的菜籽們,頭頂著小指甲蓋大的細葉,在棚里探頭探腦。
母親已經(jīng)能辨認出哪個是西紅柿苗,哪個是黃瓜苗。她侍弄菜苗比照看娃娃還經(jīng)心,除了每天拿花灑給菜畦噴幾遍水,中午還會揭開塑料紙給菜畦通風(fēng),讓菜苗曬曬太陽。妹妹撇著嘴說:“媽,你經(jīng)管這些菜苗比對我們還上心?!?br />
“當然了。剛長出的菜苗就是像小娃娃一樣嫩,熱不得、冷不得,要透氣,澆水,曬太陽,就像娃娃要經(jīng)見世面一樣。氣脈壯了,移栽到大田才能活啊!”一個月過去了,菜畦里的菜苗長壯了,長高了,擠擠挨挨的。母親撤去了上面蒙著的塑料紙,院子里憑空鋪了一塊嫩嫩絨絨的綠毯。母親看著它們,臉上眼里滿是掩飾不住的喜悅。
清明前后,點瓜種豆?!岸氵^正午直射的陽光,每天下午,母親和我們都往大田里移栽菜苗。母親用鏟子小心翼翼地鏟起菜苗,根部一定要帶一疙瘩泥土,這叫“娘家土”——母親說,有了這個土,菜苗容易成活。
母親用大抬籠挑著一擔菜苗,手里拿著鏟子、馬勺,我和弟弟抬一桶水,緊跟在母親身后,走進地里。母親早已經(jīng)在地頭整出了幾壟菜畦,并且蓋上了一層薄膜。母親一鏟子下去,戳破地膜,在田壟上挖出一個洞,把菜苗放進洞,蓋好泥土。我和弟弟跟在后邊,舀一勺水灌進去,這棵菜苗從此就在大田里安家了……
連續(xù)幾個下午,院子里菜畦里漸漸空了,大田里的幾壟地排滿了一株一株的綠苗,像列隊的士兵。它們身姿小小,喝飽了水,有“娘家土”作根基,有地膜作遮擋,在泥土里站得穩(wěn)穩(wěn)的。如果運氣好,再趕上一場春雨,它們馬上就精神抖擻,菜園子里綠油油一片。
春風(fēng)吹拂,春雨滋潤,菜苗們像長開了的小姑娘,眉眼清晰起來:一行豇豆,一行黃瓜,一行西紅柿,一行辣椒……它們各自生長在各自的地盤上,互不干擾。
有許多下午,母親一定擔著桶,從澇池挑滿水,走進菜園子,一勺一勺給每一棵菜澆上水。
從菜苗移栽進大田到收獲,母親會給菜地追兩次肥。這肥,一定要是農(nóng)家肥。母親堅持說,農(nóng)家肥種出的菜吃起來香。
因為要渥肥,母親便養(yǎng)了一頭豬。母親喂豬也是一絲不茍的:豬食要用鐵鍋煮熟,干農(nóng)活時,從田里順手撿回來的豬菜要洗得干干凈凈,切得碎碎的,再攪進豬食里。更多時候,她就挑兩只泔水桶,去街道上的單位食堂,挑回人家廢棄的泔水喂豬,即使下雨天也不會間斷。她戴一頂發(fā)黃的舊草帽,穿一雙黑色大膠鞋,挑兩只泔水桶的樣子,又剛又硬,這就是我童年腦海里定格的母親形象。所以,我一直覺得母親是缺乏溫柔的,從小到大,我沒有賴在母親懷里撒嬌的記憶。
不過,母親喂的豬,每年都長得又肥又壯。除了年關(guān)讓我們不缺肉吃,還能給我們換來新衣服、新鞋子、鋼筆、發(fā)夾……連豬糞,也被母親渥熟,成了優(yōu)質(zhì)的農(nóng)家肥。
現(xiàn)在,這些農(nóng)家肥已經(jīng)堆在地頭。這也是母親趁農(nóng)閑時節(jié),一架子車一架子車慢慢拉到坳地里積攢起來的。母親擔起兩只籠,又把肥料挑進菜地,在每棵菜根部都培上一鐵锨肥料。
陽光充足,菜苗們在田間瘋長,分枝,開花,結(jié)果,母親的菜園幾乎一天一個模樣。這時,母親的身影更繁忙地穿梭在田間,掐尖,打岔,搭架,按部就班。晴空下,母親的菜園被一片濃翠的綠色覆蓋,仿佛炸裂的云朵在田間怒放。
這壯碩的綠色,讓母親在癡迷中滿足。它一端連綴著沉甸甸的收獲,一頭承擔著沉甸甸的養(yǎng)育之責!
三
可惜,力氣使盡了,母親迅速地衰老了,她再也不能去田間勞作了。弟弟便把母親接進城養(yǎng)老。
弟弟給母親買了新房子,母親一人居住。這個房子,便成了我們姊妹在異鄉(xiāng)的另一個家。
一輩子做慣了農(nóng)活的母親是閑不住的。她的小房子永遠窗明幾凈,纖塵不染。幾件簡單的家具,擺放合理整齊;茶幾、飯桌擦得明光锃亮;地板,也用毛巾擦過,一粒塵埃也不落。剩余的時間,她便兩眼呆呆地望著窗外,母親是想念家鄉(xiāng),想念她耕作了一輩子的田園嗎?
有一天,弟弟靈機一動,給母親房間買來幾盆綠植。
沒想到,小小的幾盆綠植,再一次引發(fā)了母親勞作的熱情,也讓她有了在城市扎根安守的動力。
時間不長,母親就摸清了這些綠植的生活習(xí)性以及養(yǎng)殖規(guī)律。水竹喜水,除了一周給它澆一次水,母親還不忘每天拿花灑給它葉面灑點水。不久,它纖細的葉子變成了墨綠色,密葉叢中竟然開出了一串串米粒大小的黃色小花。
萬壽菊耐旱喜陰,那就放在陰涼處,少澆點水。初夏時節(jié),它的花期來到,金黃的花朵在房間怒放,持續(xù)了一個多月。
山茶花喜陽,就讓它多曬太陽,母親把它放在窗前光照充足的地方。夏天,它開出艷桃芬的花朵,花瓣兒層層疊疊,一邊開放,一邊墜落,與油綠的扁圓形葉子相映成趣。
綠蘿喜水耐陰,母親把它放在電視柜旁邊,勤澆水,多施肥。綠籮似乎會順人的心意,它的細藤延伸攀緣,爬上墻壁,攀到了電視機的頂端。母親便給它根旁插進一根細木棍,算是搭了個花架。于是,綠籮的尖桃形葉子便放肆地纏繞在整個墻面,染綠了大半個房間。
至于文竹,母親很少給它曬太陽,一周給它澆一次水,每個月還不忘給花盆里撒點白糖。她把白糖澆水稀釋,看著它慢慢滲入花盆底部。文竹的針形葉子便保持著淺綠色的細嫩,母親稍加修剪,它分明有縮小版的黃山迎客松的味道……
母親的房間四季常青,生機盎然,再一次回家,簡直驚艷了我們姊妹的眼睛。這滿屋的綠色,讓母親重新體驗了勞動的成就感,也讓我們的假期變得賞心悅目。見多了周圍很多人把花養(yǎng)死的例子,我們?nèi)滩蛔「袊@:種植也是需要天賦的,母親也許生來就有這種天賦——這應(yīng)該源于她對土地、對莊稼的熱愛。
四
為了便于照顧,去年,我把母親接來和我一起生活。
又一個秋天來到了,我把養(yǎng)在辦公室的幾盆花搬回了家。雖然那都是好種易活,自己會奮斗的花草,但卻讓我養(yǎng)得沒精打采的。
而家里多了這幾盆花,母親就像換了一個人,在窗前呆坐的時間短了。很多時候,她都在打理那幾盆花:澆水、施肥、剪剪枯枝敗葉。母親養(yǎng)花也秉承她從前過日子的原則,一點都不浪費。她的澆花水,是沉淀了的淘米水、洗魚網(wǎng)過濾出的廢棄水。她的花肥,是把羊糞充分發(fā)酵后埋進花盆底部,或者喝過茶的茶渣覆蓋在盆土上面。
她修剪盆花用專門的剪刀,輕拉輕放,似乎怕扯疼了花枝。修剪時,母親會先端詳一陣子花,注意光照角度,注意整體形狀,把花型剪得漂漂亮亮……沒過多久,花們便重新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最妙的是,發(fā)芽的蒜瓣、切掉的韭菜根,也被母親拿來種在花盆邊沿,不久,它們便開始生根,長葉。母親又把它們移栽到空花盆里,它們炫耀似的瘋長,齊刷刷地挺立在花盆里,像一塊蓬松的綠色蛋糕。
租住的房子陳設(shè)簡單,但綠意盎然,滿屋明艷,總讓到訪的朋友驚嘆不已。這,都是母親的功勞??!母親分明把養(yǎng)花當成了一項事業(yè),那些盆花,就是不甘心離開田園的母親給自己打造的微縮版田園!在田園耕耘了一輩子的母親,讓我想起了畢淑敏筆下的“綠手指”。那位培育出珍品花種的老奶奶,她的手指并沒有“化平淡為神奇”的魔力,她有的只是和母親一樣的勤勞、執(zhí)著——這才是成就“綠手指”的法寶。
2021年11月9日于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