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收獲之思考(隨筆)
依山的夕陽越過公路對面的屋頂,照在景區(qū)大門前的廣場上,大理石地面上曬著的兩塊金黃的稻谷,都鋪得很薄很均勻。兩位老婦人在用木耙不緊不慢地各自收攏著,她們的臉也似乎泛著金光。我趕緊停下來支起自行車,拿出手機(jī)走向她們……
我的右邊有一位老婦人,她的腰間貼著支起的竹匾沿子,雙手一前一后牽著墊單角,在小心地收拾曬在竹匾里的白色粉粒,很厚很厚地粉粒在落日余暉里顯得格外的白。我問她曬的是什么,她說是山芋粉。其實我已猜出一二了,只是想求證一下。
正準(zhǔn)備離開了,又發(fā)現(xiàn)前面有一位身穿橙色環(huán)衛(wèi)服的老人,之前好像沒有注意到他。他用竹絲掃把在收攏晾曬在大理石地面上的山芋片子。我很有興致地問:“現(xiàn)在還曬山芋片子啊,不怕霉味,不怕難吃嗎?”
“把它曬透就行。山芋種得多了,不好保存,洗了粉,再曬些片子,才好保存?!?br />
“你是怎樣保存山芋的呢?”
“要是直接放在家里,山芋是不好保存的,容易壞!”
“山芋也要曬。把挖回來的山芋放在外面晾曬一兩天,然后放在紙盒里,上面再用破衣服蓋好,不能用塑料布封死,這樣效果就很好?!蔽艺f。
“那也不行,還是有壞的,很難保存!”他不容爭辯地說。
這時我心里突然有種班門弄斧的感覺。我雖然年近五十,是個戴著眼鏡的教書老師,但是在他面前談農(nóng)事顯得還是嫩了些。過去山村里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山芋窖,方便儲存,但仍然有壞了的,所以山芋的過冬儲存,是要很講究保存方法的,更需要天時和地利。如今山芋窖幾乎沒有了,是因為種山芋的人少了。
“這山芋片子,你是怎么吃呢?”我好奇地問。
“吃的時候把它打成粉做成湯果子吃?!?br />
說話間,山芋片子已被老人歸攏成一小堆,像一座小小的山尖。
“哦。你用塑料布蓋著干什么?晚上不收回去嗎?”
“明天還要接著曬!”
我沒有接著問他怕不怕被人偷走之類的問題,因為天已漸晚,我便離開了。
在回去的路上,總是想著這山芋的事,有很長一段時間不知道車輪是怎么向前滾動的,還思考著他為什么不怕夜里山芋片子被人偷去,可能是現(xiàn)在民風(fēng)好了,也可能是有監(jiān)控的原因,或許二者都不是,現(xiàn)在誰還吃山芋片子啊。我小時候最怕吃山芋片子煮米粥,接受不了那種口感,更接受不了那種特有的霉味。有一年,父親借著木梯把滿滿一口袋曬干的山芋片子送到閣上,搬運時口袋里還發(fā)出嘩嘩的響聲。后來沒聽說過老鼠光顧過這個口袋里的山芋片子。從那以后,我家再也沒有曬過山芋片子了。也許,只有這位老人才知道曬透了的山芋片子打成粉后做成湯果子才好吃吧。
腦海里自然浮現(xiàn)出這樣的情景來:大雪初晴,老人取出幾把曬得干透的山芋片子,用機(jī)器打成很細(xì)很細(xì)白色的粉粒,老伴把粉粒做成湯果子……
白色的,灰色的,還是黃色的?糯米粉,高粱粉,還是藕粉的口感?只有親口嘗了才知道。我想親口嘗嘗了。
唉,收獲是喜悅的,但收獲后的儲存和加工仍需要更多的辛勞,更是考驗著勞動人民的智慧。
我獨自騎行在回去的路上,車輪的聲音、耳旁的風(fēng)聲、手背的涼意交織在一起,黑色的柏油路面不停地吞噬道旁的燈光。今天,我收獲的是什么?
2021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