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遠方】俄羅斯風情小鎮(zhèn)——恩和(征文·散文)
去年10月5日,我們隨32號旅行團離開根河濕地,又在白樺林景區(qū)盤桓幾個小時,再度向北進發(fā),于傍晚時分到達中俄邊界的恩和小鎮(zhèn)。
西天的夕陽像是要去參加一個盛大宴會似的,五彩斑斕的云霓是它絢麗的禮服,金碧輝煌的光芒是它高貴的配飾。它漸行漸遠,將最后一抹余暉涂抹在一棟三層樓的木刻楞上。導游說,這就是我們今晚住宿的旅店。
戈林尼亞,一個很俄羅斯的名字。外表漆成橙黃色,屋頂及雨搭呈墨綠色。色彩對比強烈,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尖頂斜坡,四面多窗,每扇窗戶都有獨立雨搭。精美典雅,呆萌呆萌的,像童話中的森林木屋。
好漂亮的房子!我情不自禁喊了出來。這就是傳說中的木刻楞。早些年在喜馬拉雅聽遲子建的長篇小說《額爾古納河的右岸》,對這個名字已經(jīng)爛熟于心。如今它真真切切出現(xiàn)在眼前,心中不由得一陣發(fā)“愣”。它是不是很像一座彩色立體雕塑?
木刻楞是俄羅斯族傳統(tǒng)民居。由于處于高寒地帶,又擁有豐富的木材資源,當?shù)厝藨{著智慧和勤勞,就地取材,自己動手建造堅固耐用、冬暖夏涼的住房。它主要是用木頭和手斧刻出來的,有楞有角,所以人們就叫它木刻楞。一般選用大塊石料做基礎,中間用粗長圓木疊羅或用寬度不等的長條木板釘就成墻壁,苔蘚墊在木頭中間,能起到密不透風的作用。傳統(tǒng)的民居簡單、實用,現(xiàn)在的木刻楞造型更加復雜,外表顏色多樣,有的還配以彩繪。聽說恩和木刻楞已列入內蒙古自治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我正打量著這座房子,一位身材高大、體態(tài)微胖的中年男人笑瞇瞇地出現(xiàn)在門口,熱情地招呼我們進屋。白皮膚,高鼻梁,藍眼睛,棕色的頭發(fā)還有點自然卷曲,抬眼一看就是典型的歐洲人相貌,可他的口音卻是地地道道的東北味兒。最初感覺有點違和,仔細一想?yún)s挺有意思。原來這就是中俄混血兒。
這位大叔就是這個家庭旅店的老板,中文名叫王海軍。他的俄羅斯血統(tǒng)已經(jīng)是第四代了。導游介紹,恩和小鎮(zhèn)上有一半居民是像他這樣的中俄后裔。
恩和俄羅斯族民族鄉(xiāng),是全國唯一的俄羅斯族民族鄉(xiāng),隔著額爾古納河與俄羅斯相望。恩和小鎮(zhèn)即是鄉(xiāng)政府所在地。這里的居民有一個共同特點,爺爺是中國的河北或者山東人,而他們的奶奶是俄羅斯人。在恩和,每一個俄羅斯族家庭背后都有一個跨國的愛情故事。其中,最引人入勝的就是瓦西里家“一把抓”的故事。
十九世紀末,當時的中國內憂外患,民不聊生。當年只有十六七歲的曲洪生與山東、河北幾個朋友選擇了闖關東。數(shù)年后,輾轉來到了額爾古納河對岸一座叫巴列耶的金礦當上了淘金工人,改名瓦西里。他的俄羅斯朋友給他介紹了一位俄羅斯姑娘安尼西娜?阿麗桑德拉。姑娘對他說,你要是能給我買一件一把抓裙子,我就嫁給你。
一把抓指的是中國的絲綢裙子。瓦西里向朋友借了一匹馬,日夜兼程,翻山越嶺,幾經(jīng)周折才從后貝加爾繞到中國的海拉爾。經(jīng)過精心挑選,終于買到了一件滿意的絲綢裙子。
阿麗桑德拉知道這件事后非常感動,喜歡上他的實在和擔當,毫不猶豫地嫁給了他。1929年瓦西里攜妻兒從黑山頭附近的四卡越過額爾古納河回到了祖國,定居在恩和。安尼西娜一直珍藏著瓦西里給她買的一把抓裙子。每到喜慶節(jié)日,她都要穿上這件一把抓。瓦西里和安妮西娜就是恩和鄉(xiāng)原鄉(xiāng)長曲德欣的爺爺和奶奶。
季節(jié)雖然還是仲秋的十月初,但地處北緯五十一度的恩和已經(jīng)進入草木凋零、寒冷刺骨的冬季。我們從大巴上下來,迎面撲來一股凜冽的北風,我本能地縮起了脖子。趕緊取了行李箱,沖進了屋里。
屋里很暖和,大廳很寬敞,擺放了大大小小的桌子。墻壁上掛著各種照片,還有各色各樣的小工藝品。老板和老板娘忙著招呼大家,貼心地給每位客人送上一杯熱騰騰的驅寒姜湯。我們的房間在三樓,要走樓梯上去。
你們先上去,我們來搬行李箱。導游是個女漢子,見我們幾個年紀大,箱子重,總是自告奮勇地幫忙。老板和他的兒子更是當仁不讓,將我們幾個的行李箱,迅速地送到了三樓。
房間干凈整潔,衛(wèi)生間設施一應俱全。雖然比不上城里的賓館,但在這個遙遠的邊疆,也算是很難得了。
晚餐自助。天氣冷,我們不想去外面找吃的。戈林尼亞的飯菜在美團上獲得一致好評。俄羅斯菜,蒙古菜,東北菜都有。我們隨便點了幾個有當?shù)靥厣牟耍浀糜幸安藞F子,牛肉餡餅之類,既有特色,又合胃口,價格適中。
飯后,老板饒有興致地拉起了手風琴,《紅莓花兒開》《喀秋莎》《小路》,一曲曲熟悉的旋律在大廳里回響,快樂和溫馨蕩漾在大家的心頭?;秀遍g,我似乎置身于異國他鄉(xiāng),漫步在美麗的白樺林里,和伙伴們一起盡情地歡笑、歌唱。
聽大叔講,在游人眾多的夏季,恩和的白天到處鮮花盛開,牛羊成群。到了晚上,星河燦爛,微風清涼。他常常在自家門口燃起篝火。他拉著手風琴,游客們圍著篝火唱啊,跳啊,將小鎮(zhèn)的夜晚渲染得熱烈而浪漫。我心里不免有些遺憾,沒有在恩和最美的季節(jié)來到這里。
第二天早餐免費,有奶茶、列巴、饅頭、雞蛋等,還配有自家制作的咸菜、藍莓醬。涂上藍莓醬的列巴,簡直好吃得不得了。和我們同行的廣州小女孩,一連吃了好幾塊,還不肯停下來。這下我總算真正品味了俄羅斯列巴的味道。心想,以前在超市里買的列巴,可能都是假貨吧。
列巴,是俄文譯音,其實就是俄羅斯面包。傳統(tǒng)的加工方法是以酒花酵母發(fā)酵好的面團,加入適量的鹽或糖,放在很大的立式烤爐里,用東北森林里的椴木或樺木等硬雜木烤制。酥脆暄軟,美味可口??局坪玫拇竺姘?,夏季可存放一周,冬季可存放一個月左右。
大家都這么喜歡吃列巴,我們現(xiàn)在去自己動手做。導游說完,率先步出門外,一路將我們帶到伊蓮娜列巴作坊。
推開伊蓮娜列巴房的大門,一股濃濃的麥香混合著奶香撲鼻而來。這是一間比較大的列巴作坊。左邊有傳統(tǒng)的列巴烤爐;中間有供制作列巴的長桌;門口有一個大柜臺,擺放著琳瑯滿目的土特產,有列巴、巧克力、奶片、牛肉干等等。列巴種類繁多,有咸的,有甜的;有長方體的,也有圓形的;有帶餡的和不帶餡的;有加葡萄干或者加核桃仁的,不一而足。
漢族老板娘將一大堆花花綠綠的圍裙和三角頭巾擺在長桌上,讓我們自己挑。我們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一旦穿上圍裙,戴上頭巾,即刻秒變成俄羅斯大媽。尤其是幾個男同胞,像舊戲臺上男扮女裝的滑稽演員,讓人忍俊不禁。
恩和這一帶,依然采用原始的制作工藝制作列巴,味道正宗美味。老板娘一邊講解列巴的制作過程,一邊示范列巴的制作方法。很快,我們每人分到了一份發(fā)酵好的列巴面團。二十多人圍著長桌,七手八腳地開始做列巴。我缺乏做面食的經(jīng)驗,雙手笨笨的,勉為其難地捏了幾個長條形、圓形和三角形的列巴。有些人心靈手巧,像變戲法般,將面團揉搓成各種幾何圖形或者飛禽走獸,像一件件藝術品。
不多時,老板娘將大家制作的列巴蒸熟了,依次擺在長桌上。我們各自從蒸籠里找到自己做的,用食品袋裝好帶走。我忍不住放一個入口,輕輕一咬,一嚼。啊,真的太香了!這剛剛出籠的列巴口感就是不一樣,那香噴噴的滋味一直在舌尖纏繞,滿口噙香,經(jīng)久不散。
臨近深秋,天氣漸冷,不再是旅游旺季。小鎮(zhèn)里游人稀少,本地居民有的當候鳥遷徙到南方,有的去額爾古納或者海拉爾過冬去了,只留下為數(shù)不多的幾家旅店和列巴店還在開著。戈林尼亞的大叔說,我們是他家今年最后一批客人。過兩天,他們全家將去額爾古納市過冬。他們在那里也有自己的房子。
馬上就要離開這座美麗的邊陲小鎮(zhèn),一種不舍的情緒油然而生。由于氣候和時間的關系,沒來得及去額爾古納河畔望一眼對面的俄羅斯村莊;沒來得及去到周圍的森林草地感受它的清晨和黃昏。轉念又想,遺憾也是一種美好。恩和,我畢竟來過。它童話般的木刻楞,美味的列巴以及俄羅斯族人民的熱情友好,將永遠在我的記憶深處珍藏。
別具一格的民族風情,不一樣的風土人情,不一樣的風味小吃,還有千古不變的愛情旋律,組成了一次不一樣的旅行,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就是一幅不一樣的異域畫卷。
有機會一定與姐姐來一次更不一樣的聚會,期待中!
木刻楞、“一把抓”、列巴等特有的名詞民情風俗給人知識的美感。
行文如流水,語言歡快,
真好。佳作欣賞。
靈魂對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時光變得更豐盈和飽滿。
善待別人的文字,用心品讀,認真品評,是品格和品位的彰顯!
我們用真誠和溫暖編織起快樂舒心、優(yōu)雅美麗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學社團精華典藏!
感謝賜稿流年,期待再次來稿,順祝創(chuàng)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