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韻】你的孤獨,雖敗猶榮(隨筆)
我們的生命如同一條溪流。同題作文:生命以痛吻我,我仍報之以歌。奮斗吧少年!
我們的生命如同一條溪流,孤獨是它流經(jīng)寂靜山林時,泠泠作響的清音。只有在孤獨之中,我們能感受到內心與生命共振的頻率。也曾因年少輕狂與孤獨對抗,直到有一天,終于能冷靜旁觀、平和接受生命的孤獨真相,才摸索到自己長大成熟的痕跡,于是感恩、享受這珍貴的孤獨。因此“生命以痛吻我,我仍報之以歌?!蹦敲凑埨斡洠耗愕墓陋?,雖敗猶榮!
成長的路上需要“以孤之心,視其獨我”。作家劉同曾在《你的孤獨,雖敗猶榮》中寫下這段文字:“從負隅抵抗,到冷靜旁觀,才明白成長中的種種孤獨感,是無形忘我的成長?!背砷L的路上固然布滿荊棘,但我們理性的選擇做出“生如夏花之燦爛”的準備:時間賜我青春與死亡,盡管我戴著鐐銬,依然像大海一樣歌唱。我們無法抵抗時間的流逝,卻可以在有限的生命中盡力擴展生命的寬度。時光無情流逝,我們不復青春,年輕的容顏逐漸添上皺紋,但我們仍能用幽深的瞳仁向它回望,沒有什么能夠阻擋堅定的目光和信仰??v使生命吻我以痛,我仍選擇報之以歌。正如作家鐵凝筆下的文字吐露:“假若人生不過是長街上的一個短夢,我也愿意把這短夢做得生機盎然?!比松娖拈_頭和結尾我們無法預料,但過程中的詩賦卻可以譜寫別樣的精彩。英年早逝的霍去病為抵抗匈奴做出巨大貢獻;布魯諾用有限生命推動科學真理發(fā)展;甘地一生推行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為和平不斷奮戰(zhàn)。人的一生長短難以預估,但即使人生苦短,我們仍然可以發(fā)光發(fā)亮,路始終在我們腳下。我命由我不由天。
成長的沉潛中需要我們“生有熱烈,藏于俗?!?。臺灣作家簡媜曾執(zhí)筆寫下:“每個人心中總有一塊土地,是他終生溯洄以求的?!蹦抗馑笆请y以摧毀的堅硬與冷酷,我們坐困其中;獨自站在高聳入天的摩登大廈下,感受到的是無可抵抗的陰影與壓迫,我們別無去處。于是,日漸疲倦的心靈瀕臨枯竭,呼喊著一片可以皈依之處,日益貧瘠的靈魂需要棲息之地。貝多芬的一生正如這般,在摧殘中綻放出不一樣的精彩。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在《約翰?克里斯朵夫》書中生動形象地成功塑造了以貝多芬為原型人物的音樂天才,這或許就是對貝多芬的真實寫照。縱是悲涼也是情,我命由我不由天。
的確如此,成長的路上布滿荊棘,不僅需要忍受成長中所經(jīng)歷的種種孤獨感,也需要我們仍然保持著“生有熱烈,藏于俗?!钡膱远ú灰菩判摹R蕴└隊柟P下“生如夏花之燦爛”的熱烈而虔誠的姿態(tài)做好準備。那么此刻請相信: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