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閑話端午與粽子(隨筆)
爸爸,你今天吃粽子了嗎?你知道端午和粽子的起源嗎?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女兒這個如此嚴肅的問題,讓我為之一振,撓撓后腦勺問自己,自己真的了解端午和粽子的起源以及它們之間的有什么關聯(lián)嗎?汗顏啊,自己也是半桶水的貨色——一知半解的,知道點皮毛而已。
為了消解尷尬和窘態(tài),我有意地岔開話題,寶貝,我今天還沒吃到呀,你呢?奶奶給你們做什么好吃的???
現(xiàn)在的小孩子可沒那么容易被人忽悠的啊,鬼精得很,一直纏著我要答案,說是她什么節(jié)假日作業(yè)來的,否則就要被貼紅牌什么的。
聽到這,沒轍了,凡事都要面對的,逃避終究不是個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大講了一通屈原投江以及粽子的來源。
講完后,心里卻暗笑,叫苦不迭,自己恐怕是幫同古人撒謊罷了。不知道是為了謊的教育價值,還是自己圖虛榮,反正謊是撒過了,并且相當成功,因為看來女兒的好奇心確實得到了相當?shù)臐M足。
可是,孩子們好奇心的終點,便是自己好奇心的起點。自從那時起,我心里就一直轉著一個念頭:如果不相信謊,真又是什么呢?端午粽子真正的起源,究竟有沒有法子知道呢?自己這樣做是對的嗎?誠實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的準則,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于是我決定跟女兒坦白自己剛才的敷衍自己的謊,讓咱們一起加油,一起去找答案吧。
于是乎,我便上百度知乎,跑圖書館查閱相關的文獻檢索資料。一天忙了下來之后,頓時自己的內心也踏實安然多了。
其實關于端午節(jié)的起源說法很多,民俗專家和民間普遍認為,端午節(jié)是個祭祀節(jié)日,在這一天,就有伍子胥投了錢塘江,曹娥救父投了曹娥江,屈原殉道投了汨羅江等幾種傳說。
可現(xiàn)在一提起端午,人們一般都會自然而然想到吃粽子,進而想起那位投江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說端午節(jié)粽子跟屈原有關系,對于這個說法也不過是一種美麗的謊,只能是一種傳說。
那么,端午粽子起源究竟是在什么時候呢?《續(xù)齊諧記》上如是說,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建武中,長沙歐回白日忽見一人,自稱三閭大夫,謂日:“君常見祭,甚善。但常所遺,苦為蛟龍所竊。今若有惠,可以楝樹葉塞其上,仍以五彩絲約縛之。此二物,蛟龍所憚也?!被匾榔溲?。世人作粽,并帶五彩絲及楝葉,皆汩羅之遺風也。
翻了幾個古籍典藏版之后,這類神話傳說是如何產(chǎn)生的,總之還是不可信。倒是“常所遺(粽子)苦為蛟龍所竊”這句話,對于我的疑惑,不失為一個難得的線索。端午節(jié)最主要的兩個節(jié)目,無疑是競渡(賽龍舟)和吃粽子。這里競渡用的龍舟、粽子投到水里常為蛟龍所竊,兩個主要節(jié)目都與龍有關。如果不是巧合的話,恐怕整個端午節(jié)中心的意義,就該向龍的故事去探尋深挖。
據(jù)另一傳說,競渡的風俗起于越王勾踐,那也有點不可靠。不過吳越號稱水國,說競渡本是吳越一帶的土風,八九不離十的事兒,總該離事實不遠。一方面端午的兩個主要節(jié)目都與龍有關,一方面至少兩個節(jié)目之一,與吳越的關系特別深,如果再能在吳越與龍之間找出內在聯(lián)系來,問題不就有眉目了嗎?漢吳越與龍究竟有沒有聯(lián)系呢?
我在《淮南子.原道訓》找到這么一段:“九疑之南,陸事寡而水事眾,于是人民斷發(fā)文身,以象麟蟲。”古代吳越人“斷發(fā)紋身”,是我們熟知的事實。這習俗的意義,《說苑·奉使篇》里亦云,據(jù)當時一位越國人自己的解釋,是“處海垂之際,……而蛟龍又與我爭焉,是以翦發(fā)文身。爛然成章,以像龍子者,將以避水神也?!彼^“水神”便是蛟龍。原來吳越一帶的古人都曾經(jīng)自認為蛟龍的兒子(龍子),在那個時代大前提下,他們想,蛟龍是害人的東西,不錯,但決不會殘殺自己的“骨肉”。
因為,他們相信,假如他們樣子長的也和蛟龍一個樣,讓蛟龍一眼就認識是自己的族類,那還會有龍食人這種事情發(fā)生嗎?這樣盤算推斷的結果,他們便把頭發(fā)剪短了。渾身刺著花紋,盡量使自己真像一個“龍子”,這一來他們心里便踏實了,覺得安全真有保障。這便是吳越人斷發(fā)文身的全部理論。這種十足的圖騰主義式的心理。
現(xiàn)在吳越與龍的聯(lián)系,事實上確乎存在。根據(jù)這種關聯(lián)推論下去,我想誰都不難得到這樣一個結論:端午本是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jié)日,而賽龍舟便是這祭儀中半宗教,半社會性的娛樂節(jié)目。至于將粽子投到水中,本意是給蛟龍享受的,那就不用講了??傊?,端午是個龍的節(jié)日,它的起源遠在屈原以前。
據(jù)《風俗通》和《荊楚歲時記》記載,五月五日,古代還有以彩絲系臂,名日“長命縷”的風俗。我們疑心彩絲系臂便是紋身的變相的祖先。一則《國策》有“祝發(fā)文身錯臂,甌越之民也”的話(《趙策》二)??梢娂y身術應用的主要部分之一是兩臂。二則文身的目的,是給生命的安全作保障。彩絲系臂,在形式上既與錯臂的文身術有類似的效果,而“長命縷”這名稱又證明了它也具有保障生命的功能,所以我們說彩絲系臂是古代吳越人文身俗的遺留,也是不會有大錯的。
現(xiàn)如今,在吳越也就是江蘇上海浙江等南方一帶,還有一些地方小孩們身上掛著五彩絲線纏的,或彩色綢子扎的,或染色麥草編的,種種光怪陸離的小玩意兒,原來也都是紋身的替代品。紋身是“以像龍子”的。競渡與吃粽子,都與龍有關,現(xiàn)在人們又發(fā)現(xiàn)彩絲系臂的背景也是龍,這不又給端午是龍的節(jié)日添了一條證據(jù)嗎?
古代吳越民族是以龍為圖騰的,為表示他們“龍子”的身份,藉以鞏固本身的被保護權。所以有那斷發(fā)文身的風俗。一年一度,就在今天,他們要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將各種食物,裝在竹筒,或裹在樹葉里,一面往水里扔,獻給圖騰神吃,一面也自己吃。完了,還在急鼓聲中劃著那刻畫成龍形的獨木舟。在水上作競渡的游戲,給圖騰神,也給自己取樂。
這一切,表面上看雖很熱鬧,骨子里卻只是在一副敬畏戰(zhàn)栗于大自然的心情下,吁求著生命的保障。倘若從冷眼旁觀者看來,其實實在是很悲的,這便是最古端午節(jié)的意義。
二千多年的時間過去了,由于人在生命進化過程當中不斷地暗自摸索,稍稍學會些控制自然的有效方法,也漸漸有點自信心,于是對他們的圖騰神態(tài)度漸漸由獻媚的,拉攏的,變?yōu)槎矅樀?,抗拒的,最后他們居然從幼稚的,草昧的圖騰文化掙扎出來了,以至幾乎忘掉有過那么回事。
是啊,人現(xiàn)在立住腳跟了,進步相當?shù)目?。人們這時賽龍舟,吃粽子,心情雖還有些緊張,但緊張中卻帶著點勝利的歡樂意味。他們如今是文明人啊!我們所熟習的春秋時代的吳越,便是在這個文化階段中。
但是,剛剛對于克服自然有點把握,人又發(fā)現(xiàn)了,第二個仇敵一一他自己。以前人的困難是怎樣求生,現(xiàn)在生大概不成問題,問題在怎樣生得光榮。光榮感是個良心問題,然而要曉得良心是隨罪惡而生的。時代一進入戰(zhàn)國,人們造下的罪孽想是太多了,屈原的良心擔負不起,于是不能生得光榮,便毋寧死,于是屈原便投了汩羅!
是呀,僅僅求生的時代早過去了,端午這節(jié)日也早失去了意義。從越國到今天,應該是怎樣求生得光榮的時代,如果我們還要讓這節(jié)日存在,就得給他裝進一個我們時代所需要的意義。
單就這意義來講,哪有比屈原的死更適當?shù)南笳鳎渴钦l首先撒的謊,說端午節(jié)起于紀念屈原,我佩服他那無上的智慧!端午,以求生始,以爭取生得光榮的死終,這謊中有無限的真!
尊敬先祖之情是肯定的,但也要尊重歷史事實,歷史之所以殘酷,是因為它真實發(fā)生過,有時候善意的謊比殘酷無情的真更有現(xiàn)實意義,因人們都是向往美好生活的,都熱烈盼望著國泰民安,祖國統(tǒng)一骨肉團聚的那一天。
這就我給女兒準備的小文,縱然這番意思,女兒現(xiàn)在還不太懂,但遲早是應當讓她們懂得的。
當然了,對于我來說,出自于端午與粽子的起源的認知態(tài)度上的轉變,到了那時,我相信女兒她們會明白我的苦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