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一縷書香慰平生(散文)
在安靜的清晨或者午后,獨坐窗前,沏一杯茶,捧一本書,一字一句地讀,一頁一頁地翻。空氣是清新的,陽光是明亮的,心情是陶醉的。茶香伴著書香,一分一秒的時光,都是那么愜意而充實。
于是我特意買了藤桌藤椅擺放在陽臺上,以便閑暇時坐下來讀書寫字。但所有的美好似乎只適合虛構。我每天都得為工作、為生活忙忙碌碌,到了周末也要為諸多家事操勞,能真正靜下心來讀書寫作的時間,真的是少之又少,也難免時常嘆息,總覺得辜負了時光,蹉跎了歲月。
但我從小養(yǎng)成的讀書習慣卻從未改變。陽臺上的藤桌藤椅長時間空著,我枕邊的書,是萬萬不能少的。每晚夜靜更深,家人都進入夢鄉(xiāng)時,我總是開著臺燈,捧著書本,靜靜地讀,直到困得眼睛睜不開,才沉沉睡去。仿佛讀幾頁書就能消除所有的疲憊和勞累,連夢境里也會有書香縈繞。
《三國志》作者陳壽言,“一日無書,百日荒蕪?!逼湟鉃橹灰惶鞗]有讀書,便沒有心情去做其他事務了,可見古人對讀書是何其重視。書是萬事萬物之本,而讀書則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間斷,如此日積月累,縱使多么愚笨的人,也會有所悟,有所成。
古人讀書留下諸多典故,匡衡“鑿壁借光”;孫康“映雪讀書”;韓愈“焚膏繼晷”;孫敬“頭懸梁”,蘇秦“錐刺骨”;歐陽修“鋪沙識字”;李密“牛角掛書”……這些經典典故皆是講述古往今來的先賢名士不畏家貧、勤奮好學、讀書成才的故事,用以激勵后人發(fā)奮讀書,方能知天下,明事理,成大器。
近代文學大師們關于讀書的很多至理名言,也是我們耳濡目染的。高士其說:“書籍猶如我們的血液一樣寶貴。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模糊。”莎士比亞說:“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弊x書獲取的精神財富對我們而言是極其寶貴的,常讀書,常思考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更能學以致用,游刃有余。
而我自己則真真正正是讀書的受益者。我一路走來,所有的收獲和成績,都得益于勤讀書,好讀書。所以說開卷有益,生命中唯我們讀過的書,學到的知識最讓我們受益,也能永恒持久地讓我們充滿活力。
有一次,某個朋友來家中做客,看到我書架上滿滿當當?shù)臅?,贊嘆不已,連聲夸我們家的孩子學習好,愛讀書。我老公打著哈哈說,是咱家這個大孩子的,雅號“書蟲”,現(xiàn)在都是作家了,驚得朋友張大了嘴。我只是微微笑笑,不做言語。也許,在一般人眼里,女人最喜歡的應該是化妝品,新款包包,各式各樣的漂亮衣服,而非這么多種類繁雜的書籍吧。
我偶爾去別人家做客,總會特別留意他們的書架上有沒有我沒讀過的書籍,但結果總是很意外。大多數(shù)人家里裝潢高檔,家具講究,有精致的酒柜寬大的衣帽間,卻獨獨沒有專門的書架。有正上學的孩子的人家,也就是在孩子房間里放個小小的書柜,存放的都是孩子的書本或是一些學生假期必讀書籍。從中可見,他們家中的大人平日是很少讀書或者從不讀書的。
閱讀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高尚的精神寄托,是引導我們走向文明智慧的必經之路。人有各種喜好,生活中有各種情趣,但若一個人從不讀書,我想他的人生必定是乏味而貧瘠的,是沒有信仰和目標的。
初中時學過一篇文章《黃生借讀說》,里面有一經典句子,“書非借而不能讀也?!逼湟鉃闀皇墙鑱淼模筒荒苷J認真真地去讀。而那個時候的我,正是如饑似渴借書來讀的年紀。那時的農村經濟還相當貧困,莊戶人家能供孩子上學就已是相當不易了,哪有錢給孩子買課外書讀。同學之間能互相借閱的,也都是一些缺頭少尾、破破爛爛的雜志、故事、連環(huán)畫之類的書。但就是那樣的破書,能借到一本也很不容易,一得有交情,二得有人緣,三嘛,得有一種死磨硬纏的饑渴相。有時候,磨了很久也借不上一本喜歡的書,心里那種懊惱氣憤的情緒是難以排解的。借來的書都限制了歸還的時間,白天上課,只能晚上寫完作業(yè)再讀,所以那時通宵熬夜讀書對我來說已是常態(tài)。母親總是憂心忡忡,一邊為我能刻苦學習欣慰,一邊又為我房間里的長明燈耗費下高額的電費發(fā)愁。那時她若知道我讀的都是借來的閑書,恐怕就會斷然喝止了。而現(xiàn)在的我,尚有很多新書買來就放在書架上,很長時間都讀不完一本,可不就印證了“書非借而不能讀”的名句。
書讀多了,就免不了生出也要寫書的沖動,而這樣讀讀寫寫,很多人就寫出了名堂,成了大大小小的文學家和詩人,一輩輩傳下來,就有了《四書》《五經》《史記》《左傳》;有了《春秋》《漢書》《唐詩》《宋詞》;有了《資治通鑒》《儒林外史》、四大名著……有了現(xiàn)當代作家們空前繁榮的文學創(chuàng)作時代。也有了眾多像我這樣酷愛讀書的小書蟲,啃呀爬呀,猛然一回頭,身后已是一片枝繁葉茂,繁花似錦。
曹公言: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而我卻常想:何以寄情,唯有讀書。
“香生帳里霧,書積枕邊山?!彪m生命短暫,年華向晚,但有書相伴的日子,總能讓人心靈充沛,眼界開闊,思維敏捷,充滿朝氣和希望。
人生如此,又何嘗不是一種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