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奇】遠去的故鄉(xiāng)(散文)
我的故鄉(xiāng),是座大山,很沉重。老去的房屋、村莊,漸行漸遠了,它走在時光里,消亡在地平線上。
一
母親又提起,老房子屋頂全部換成琉璃瓦片,說上次我上去翻蓋的地方還漏,一個梅季的雨,就有塌的可能。土坯房的墻垛,房前地基開裂,屋后塌方,到處存在隱患。一再提醒著我,風雨飄搖中的屋舍,會在一個電閃雷鳴的夜晚,歸于塵土。
只是母親想到陪伴了數(shù)十載的老屋,總是不甘,她無法理解,老屋的墻體上,或深或淺的坑,如同她身上的皺紋和白發(fā),歷經歲月的洗禮,正在優(yōu)雅地老去。
最早記憶的老屋,在山腳下村莊里,白墻黛瓦,掩映在河水邊,每天聽水流潺潺,注視著魚翔淺底的畫面,風光宛如一曲天籟,經久不息。爺爺一大家子人,枕河入夢,日月星辰陪伴,春夏秋冬輪換。只是曾饑荒困擾著人們,難言其好,但這與老屋似無關系。一個深度原始農業(yè)文明的國度,只能仰天長嘆。生活艱辛,無力改變,目光總是投向那片高山、森林,希望奇跡出現(xiàn)。
我時常想,人類的文明進程,是從原始森林走來,樹葉遮身,一根木棍,一堆篝火,圍獵為生,后來,懂得了開荒播種,向土地要糧食,走向農業(yè)文明。吾祖乃中原旺族,一千四百年前遷徙至安徽江村。四百年前,由牌頭的地方,再遷至大山,于是高聳之嶺,山下一溪,稱之為竦坑。一個家族,安居于此,世代繁衍。山腳下,建起大片的磚瓦房,后來啊,開枝散葉,繁衍生息,人脈不斷。數(shù)百年來,子孫們做著同樣一件事,不斷向周圍蔓延擴展。于是,各個山坡上,亮起了流螢燈火,裊裊炊煙。向高山進發(fā),走向更加原始,離現(xiàn)代文明更遠。在文明和原始之間,我的祖宗為何這樣選擇?我弄不懂了?;罩荽蠖嗟拇迓浒l(fā)展,以家族群居向四周擴散。也許大山才給他們以安全感,給他們源源不斷的生活資源,還有信念。
二
而另一些名門望族,截然不同的發(fā)展道路,他們把目光投向新安江,去走一條互通有無的經商之路。更多的商人,在挖掘第一桶金以后,開始興辦祠堂,書院,私塾。培養(yǎng)儒賈,亦賈亦儒,以賈入士,以士護儒。于是馬頭墻、天井、磚雕門庭、雕梁畫棟,牌坊林立,文昌閣盛行,書聲朗朗,成了徽州村落的符號。農耕文明陡然向現(xiàn)代文明進發(fā),依山而居的部落式生存方式受到了挑戰(zhàn)。
明、清時期,當整個世界都進入了高度繁華的商業(yè)文明,工業(yè)文明在西方得到長足的發(fā)展。在徽州鼎盛于明清時代的商貿,在大背景下有了新動作,屯溪作為茶市,第一次打開了世界的窗口,徽州茶漂洋過海賣到英國,成了英國王室的下午茶,成了風靡全球的風景。全世界把那個產茶、瓷器的地方叫china時,徽州的吳楚貿易也在沿江兩岸鋪開,一座座小鎮(zhèn),別具風格,貿易成就了嶄新的故鄉(xiāng)。
正如胡適之先生說,一個地方如果沒有徽州人,那地方只是一個村落?;罩萑藖砹耍烷_始成立店鋪,逐步擴大,把小村落變成小市鎮(zhèn)了。這是對“無徽不成鎮(zhèn)”最經典的詮釋。而“漢鎮(zhèn)列肆萬家,而新安人居其半”的詩句,則是最好的佐證。
無疑,新生活方式,以城聚居,改變了原始的宗族居住方式,故鄉(xiāng)的概念發(fā)生了變化,那些新一代徽商則不斷改變故鄉(xiāng)的概念,原來的故鄉(xiāng)遠去了,新的故鄉(xiāng)在誕生。這種不斷告別的過程,恰恰反映了進步,告別和重建,是故鄉(xiāng)的特點,總有一個故鄉(xiāng)承載著徽州人的生活。
三
數(shù)百年來,人們執(zhí)著地依戀故鄉(xiāng)的土地,從來不缺夢想。父親,當年被招工進了大城市,外面精彩的世界,代表著新中國的繁華與現(xiàn)代。六十年代初,老天在拷問著大地,出現(xiàn)了餓殍遍野,饑不果腹的殘酷現(xiàn)實,生存成了第一需要。“干部干部,不如一擔蘿卜”的民謠,成了最生動的寫照。父親回到鄉(xiāng)村,重新拿起了鋤頭,固執(zhí)地把家安在更偏遠的深山。房子塌了又建,幾經波折,有點勞命傷財。他的人生,從此在土地上刨食,歷盡艱辛。為了吃飯,為了安穩(wěn)的日子,父親沒有選擇城市,而是依靠著大山,這是故鄉(xiāng)情結使然,無可指責父親的保守,他的安穩(wěn)觀念總是和大山有關。
深山處,山連著山,綿延不絕,天連著天,漫漫無際。一條羊腸小道通向山外,登高望遠,山下,河流蜿蜒曲折,伸向遠方,柏油馬路上,遠遠行走著汽車。而山腳下那個上海遷來的三線廠,每到夜晚,燈火通明,點亮了一方天空,璀璨晶瑩,把黑無邊際的暮色,涂上了希望之光。山上的原始農耕,山下的工業(yè)文明,不同的世界共生。同樣是孩子,他們的幼稚園,是童話般的世界;我們的學校,一間土坯房,幾張桌椅,一塊黑板。衣襟襤褸,放養(yǎng)的孩子,成長中,更多融入了大自然底色,是聽鳥語,聞花香,捉野兔,挖蘭花,割豬草,采茶葉。每次下山,看到他們的幼稚園,看到游樂玩具時,瞳孔睜得大大的。天地之別,總會震撼著幼小的心靈,我們如苔花米粒小,向往牡丹開。故鄉(xiāng)啊,故鄉(xiāng)的人,都受到了挑戰(zhàn),好的生活,歷來是人追求的動能。
母親不會寫自己的名字,但她顯然也讀懂了山外的天空,那是一片美麗錦霞,五彩繽紛,而她更多的憧憬,是想讓孩子們也能摘取幾片云朵,織一匹美麗的綢緞。
父親建設的房子,在更偏僻的山溝里。放學回家的路,更遙遠,更荊棘,也更遠離現(xiàn)代文明。一路上,夏天蛇獸出沒,冬日冰雪路滑,山坡陡峭,一路蹣跚。大媽媽舉著火把,在無邊、寂靜的夜幕里,呼喚著孩子的名字,聲音幽長而低徊,回蕩在山谷。那是一個母親的哀愁,猛獸出沒、道路崎嶇、黑暗中莫名害怕的孩子,不斷為難著母親們。孤獨行走中,有無限的擔憂,時常潸然淚下。母親決不肯去那更偏遠的地方,在我看來,是很有遠見的,“三代不讀書,等于一窩豬”。母親已經意識到了,讓孩子們去接受教育,才能改變命運。
現(xiàn)在的老屋,是我高中畢業(yè)那年建的,我對老屋,有著極為復雜的情感。那年與妹妹挖地基,把山挖成平地,千擔萬擔地挑著泥巴。一個招干的機會放棄了艱苦勞動,我要去讀一個月補習班。建房正趕著工期,我是主力。放棄建房,就意味著無房可住,憑我父親的體力,房子夢想,會成泡影。而放棄招干機會,就等于放棄了離開大山的機遇。那時的我,再次犯了父親一樣的錯,選擇了大山。
大山綿綿不絕蜿蜒著,一座又一座,沒有盡頭。山外,夜幕下的閃耀燈火,在孩子心中,點燃了一個個夢,夢也在無奈中成為泡影。一代代愚公,揮灑著鋤頭,尋找著希望。道路的選擇,決定了夢能否實現(xiàn),但故鄉(xiāng)的人,總是認著一個死理,守住大山才是希望。
四
總有一些刻骨銘心的痛,從希望,渴望,遙望,到最后是無望。
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電閃雷鳴,狂風夾雜著暴雨,一個難產的女人,徘徊在生死邊緣,山上僅住著一個女“山醫(yī)”,無論如何也不敢出門。第二天清晨,雨停了,人們趕緊用擔架,沿崎嶇山路抬著去馬路邊找車,半道上,女人失血過多,永遠長眠了。一朵鮮花凋謝了,青春芳菲的年華,真的被一場暴雨的摧殘,留下一地污濁。年僅二十歲,生命在大自然中是如此脆弱。交通的落后,自然環(huán)境的惡劣,徹底驚醒了所有的人們。
滿懷期望的土地,連生存都如此艱難。失去生命的痛,那么刻骨銘心。女方的娘家,更是悲痛欲絕。整個村子的人,圍上了大山,悲憤一如那烏云,密布天空,老天淚雨滂沱,伴隨雷鳴,七天七夜,凄慘絕望的氛圍,彌漫在大山上空,久久不肯散去,盡管經歷了時間的沉淀,痛楚依然揮之不去。大山,你如此沉厚,卻承載不了一代人最簡單的夢想。
渴望改變交通狀況的所有努力,都那么遙遠。詩和遠方,是那么美好,卻隔著千山萬水,注定是腳步蹣跚,甚至血肉模糊。驚醒過來的人們,淚眼捧讀著歷史,汲取力量?;罩莸耐恋厣希瑪?shù)百年來,不乏破釜沉舟,前赴后繼投身商海的人,“一賈不利再賈,再賈不利三賈,三賈不利猶未厭矣?!边@是經商的信條,也是百折不撓的意志。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來搏取一份商海前程,無怨無悔,至死方休,創(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商業(yè)神話。先祖頑強堅韌,總能給絕望中人們無窮的力量,只要心燈不滅,希望就在,我們毅然在被迫無奈之下走出了大山,盡管淚眼婆娑。出走,不是浪漫曲,而是要面對太多的坎坷,徽州人終于邁出了艱難的一步。
走出大山,一晃三十年,老屋還在,村莊還在,已是滿目瘡痍,殘垣斷壁,人去樓空。曾經建房的土堆上,早已被葳蕤綠蔭占領,荒涼凄凄。正是“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白云千載空悠悠之感。
五
我是真正意義上離開了地理意義上的故鄉(xiāng)。每次回去祭祖,看著櫻花盛開,蝶舞蜂飛,想去尋找曾經的熟悉,可斯人已去,化作了青山,花開在春光里,生命在大自然中輪回了。心中有無限憂傷。耳畔仿佛一曲馬頭琴聲《遠古的夢》在回蕩,聽著曲兒,眼前一片蒼茫,地球存在46億年,人類只是一瞬間,如過眼煙云,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渺小。哀婉的感情經不起再折騰,我生怕眼前的這些突然消失,這不是不可能,現(xiàn)代建設的腳步無處不在。多看幾眼,擠進記憶,存留著故鄉(xiāng)的舊影,我再不能做什么了。
回望故鄉(xiāng),一條小溪千百年來孜孜不倦地流淌著,我們的青春,我們的夢,大山人對土地依戀,老屋的老去,故事的酸楚與不堪,都被溪水滌蕩了,大浪淘沙,記憶沉淀在沙礫里,溪水長年累月地潤澤,最終成了溫潤的成色,流淌在時光里,云母在陽光下,閃耀著金色的光芒,這就是我們存在的意義。
故鄉(xiāng)回不去了,老屋終會不存在,而我們,成了那片故土的過客,終將消亡在塵埃里,誰也不記得我們來過,我們的后代,也遠離了這片土地,融于茫茫人海中。偶爾會想起故土的鄉(xiāng)音儂語,還有離開時模湖了濕眼的回眸,回憶著老屋的滄桑,他們,已然沒有了鄉(xiāng)愁。
大山走遠了,故鄉(xiāng)遠去了。一如徽州的地名漸行漸遠。然,留下并承載的那些質樸、堅韌、渾厚的品格,百折不撓的頑強,一直在血液里流淌著。心靈深處的故鄉(xiāng),從未真正離開過;對這片土地滋養(yǎng)的求索,從未停止過。因為,我們擁有一個共同而溫暖的心靈家園,那就是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