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璞】敬惜字紙(隨筆)
單位訂的學習資料到了,同事將撕開的包裝扔在墻角,我卻發(fā)現包裝封套里邊還有幾頁印刷品,小心地撿起來,果然是印刷廠用印刷富余的紙頁當作保護層。我精心地把它們鋪平,馬上沉浸其中。那是半篇小說,盡管沒有結尾,但仍然覺得心滿意足。
喜愛那些印刷的文字,于我來說頗有年頭了。上小學時,孩子們盼星星盼月亮般地期盼望父親的音樂課,為的是不等講完課,纏著父親在最后五分鐘講故事,當年故事中“郝大成”的形象在年齡相仿的同伴中深入人心。后來發(fā)現故事的主人公來自于父親床頭的《萬山紅遍》,于是開始半懂不懂讀了起來。終于等到我的“學識”程度遇不見幾個生字的時候,也對讀書產生了興致。父親的辦公室的《兒童文學》《寶葫蘆的秘密》《安徒生童話》似乎是不會枯竭的寶藏,我讀完了也可以給村里的小伙伴鐵良他們講故事,望著他們陶醉的目光,我的內心同樣陶醉。
上初中了,放學后第一件事是去鎮(zhèn)上的書報亭轉轉。賣書的老爺爺戴著眼鏡,看見我總是面帶微笑。并不是每次都有錢買書,只是捧著《遼寧青年》《飛碟探索》看到天黑,老爺爺和藹地告訴我該收攤了,明天再來。父母給訂的上海和江蘇兩個版本的《少年文藝》和《作文通訊》《東方少年》當然是不夠看的,千方百計省下的錢首先就是送給老爺爺交換自己心心思念的名家散文。非常羨慕住宿的同學手里有家長給的可以支配的收入,想著如果節(jié)省幾頓飯可以買一本書。敬佩書中人物的妙語連珠,模仿書中倡導的一言一行,那時流行摘抄書中的文字,我的本子上同樣留下了很多名人警句,也在自己的文字中潛移默化有所幫助。讀書,使得自己一度廣受親朋好友夸贊,自己也深為自豪,非古今中外的名著不讀,言畢稱名人名作,自己也有些飄飄然,自以為距離夢中的文學家只有一步之遙,無論是小說散文還是社會百科,課堂內外讀得天昏地暗。
那時讀書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必然影響學習,因此父母對我“看閑書”極為惱火。那幾年父親生病在北戴河住院,放假時三姑陪著我坐火車去探視,父母叮囑他千萬別讓我買“閑書”。其實我對火車站里花花綠綠的《紅墻秘聞》和《發(fā)人深省的案例》并不感興趣,但望著緊盯著自己的三姑,我故意拿著書翻個不停,甚至做出掏錢的動作,看三姑急頭白臉的樣子哈哈大笑。還有一次放假,我正沉浸在《汪國真詩集》中不能自拔,母親的身影忽然在窗口一閃,發(fā)現我鬼鬼祟祟的樣子,破門而入。本來就心情低落的母親這次更是異常沖動,伸手撕了我的詩集,然后在外屋嚎啕大哭,我也深知自己對不起父母的良苦用心,在屋里痛恨自己管不住自己。那天中午,我們都沒吃飯,誰也不搭理誰,直到傍晚在縣城上學的姐姐捎話來說讓帶一些東西,需要我給鄰村的同學送過去,母親才和我說話。第二天鎮(zhèn)上大集,我收拾所有的課外書來到在橋頭,鋪上一條舊床單,準備把它們賣掉,徹底斷絕看課外書的念頭。終于有人來了,拿起一本問多少錢,封面上人物的眼睛似乎在幽怨地望著我,我忽然有些不舍,匆忙收拾起來說不賣了,買書的人吃驚地望著我連連搖頭?;丶野褧R齊鎖在柜子里,與心愛的它們暫時告別。
上大學了,終于可以放心讀自己喜歡的書,我很快成了學校圖書館的???,也見識了更多喜歡的文字。在書店買了第一本世界名著《紅與黑》。大多數名著都是在那時購買,當年的窮學生承擔不起昂貴的價格,當年盜版書橫行,盡管錯誤百出,但畢竟可以讀到文章內容,自己的錢包也能夠承受,一部《平凡的世界》微縮成厚厚的一本,在躲在宿舍里躲了一天一夜,摳著螞蟻般大小的文字和孫少平一起成長,感覺非常過癮。大多時候,離學校不遠的舊書市場是自己“淘寶”的首選。記得那套《悲慘世界》,先是買到了第一部和第四部,以后每有機會都去那里仔細搜索,甚至很多次在夢里期待出現奇跡,直到臨畢業(yè)前見到了二和五,十年后才在縣城的舊書攤見到不是一個版本的老三,來自不同地域的這套書終于團聚,我覺得于它們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緣分?
參加工作了,有大把時間可以讀書,也有了充裕資金可以買書。書陪我住在單位宿舍不離不棄,也是第一批住進新家的固定資產。更加喜歡在書中領略春秋五霸的烽火硝煙,在書中聆聽安娜·卡列尼娜的悲情傾訴,在書中感受雪域高原的純凈氣息。盡管,自己沒有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但覺得讀書是我在紛紛擾擾的工作之余獲得的恬淡寧適。
我的書也有令我憂心的時候。一次春節(jié)放假回來,發(fā)現放在柜子里的書有掉在水里又被塞回去的痕跡,幾天之間,很多頁面已經發(fā)霉,污穢不堪,很是心疼了一段時間。有時書被借走遲遲不能歸還,過了很長時間禁不住去問,人家無所謂似的說丟了,同樣感到不可理解,記得那次自己弄丟了別人的《最后的匈奴》,轉了幾家書店買回來悄悄還給人家。我覺得,書,不在于值多少錢,而是自己的朋友,不能隨意丟棄。幾十年的讀書經歷,使我認識到讀書不是一種自命清高的炫耀工具,不是人云亦云的附庸風雅,書,就是朋友,已經無需刻意追求。
如今電子書和手機閱讀已經普及,讀書的選擇更為便捷,查找資料更為方便,但每有空閑,最喜歡的仍是捧起那些紙質的文字,無需凈手烹茶的儀式感,依舊內心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