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炸油糕(散文)
“咱倆好,咱倆好,縣功街上買油糕?!边@段耳熟能詳?shù)捻樋诹锸俏覀冃r候經(jīng)常哼唱的。
油糕,各種叫法不盡相同,書面語叫糖糕,在我們關(guān)中西部叫做油糕。它是用小麥面和白糖紅糖制作而成的。
炸油糕就要燙面,燙面是炸油糕最關(guān)鍵的步驟,面假如燙不好,油糕放入油鍋里就會破裂,會爆,會燙傷人。油糕面相難看還不好吃。我們把油糕破裂叫做“上樓”。油糕的質(zhì)量取決于燙面燙的好不好。
取適量面粉,用筷子邊攪邊倒入開水,把面粉攪如硬糊狀,然后倒入案板晾冷,切記要分清四季,天冷了要把面燙軟點(diǎn),天熱了要燙硬點(diǎn)。
然后摻和些干面,反復(fù)揉,再將揉好的面團(tuán)放在案板上醒二十分鐘左右,達(dá)到適當(dāng)?shù)陌l(fā)酵程度,這樣生油糕入鍋時就不會爆了。
面燙好了,接下來收拾炸油糕需要包的糖。這糖需要百分之七十的紅糖,百分之三十的白糖,再適當(dāng)?shù)丶狱c(diǎn)面粉。加面粉目的是怕糖遇高溫融化快,流入油鍋引起油爆。
在油炸前,把揉好晾冷的面搓成粗細(xì)均勻的長條,然后用手掐成大小一致的面團(tuán)。
包油糕,把均勻的小面團(tuán),拿在手中,用大拇指在面中間捏一個坑,然后用一個小勺,剜一小勺和好的糖,再用手捏成餅狀,接下來將包好的油糕頂點(diǎn)多余的面掐掉,最后將包好的油糕排好隊(duì)列,擺在案板上備用。
炸油糕時把油燒至八十度左右,然后順油鍋溜下,等油糕在油鍋里一字兒排開,炸上約三十秒,一邊觀察油糕色度,一邊用撈油糕的鐵勺把鍋內(nèi)油糕齊翻一遍,再炸三十秒左右,直至油糕面露出金黃色就好了。
大部分人喜歡吃熱油糕,不管春夏秋冬,街道上偶爾傳來一兩聲;“油糕!熱油糕!剛出鍋的熱油糕!不香不甜不要錢!”
縣功街上大大小小的油糕攤位固定的有五家。其中有三家是油糕世家,以個大味美,服務(wù)熱情周到而受到顧客的好評。每年臨近端午節(jié),坊間講究吃油糕和粽子紀(jì)念屈大夫,縣功街道的油糕攤位從下街的信合門口到上街的中心市場對門,再到北首側(cè)街,大大小小的油糕攤位一夜之間增加到20多家,各有特色、各有經(jīng)營技巧。其中最有名的當(dāng)數(shù)中心市場對門的“勇勇油糕”。他的油糕以個大,餡飽,品種多,味道鮮而著名。
我從小就喜歡吃油糕。成家后就住在街道,隔三差五上街吃個剛出鍋的熱油糕是最愜意的事。
雖說喜歡吃油糕但自己動手做油糕還是第一次。公公爹種了一畝菜籽,那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菜籽豐收了,整整打了四化肥袋子,全家高興,慶祝豐收,左鄰右舍吵鬧著要炸油糕。
說干就干,記得也是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
那天天氣晴朗,夏風(fēng)習(xí)習(xí),我和公公、婆婆、老公四個人忙碌著。我和婆婆負(fù)責(zé)包油糕時,公公燒鍋,老公負(fù)責(zé)翻撈油糕,那滿屋的菜油香味,從屋里飄出窗外,飄向了院落,向街道的上空上飄去,空氣里彌漫著油糕的香甜味。一只叫不上名的鳥兒在房頂上歡喜地叫著,屋子里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我那淘氣的兒子,一個手拿著一個油糕,象一只沒王的蜂,在院子里瘋玩著。
人常說:“干啥的人不愛啥,這話一點(diǎn)不假?!蔽覀兯娜司o張地忙碌著,每人卻只品嘗了一個油糕,大概是油煙味把胃口薰跑了吧?
婆婆邊包邊向我們繪聲繪色地講屈原投江明志和白蛇傳的傳奇故事,聽得我都入了迷。我感到我婆婆知識淵博,能當(dāng)一個歷史學(xué)家。
四人從早上一直忙碌到半后晌,案板上、篩篩內(nèi),一個個不大不小的盆內(nèi),都裝滿了油糕,我和婆婆粗算了一下,大約有一百多個。
我們除了留些走親戚外,剩余的全部端到門上,讓左鄰右舍的鄉(xiāng)親們品嘗這豐收的喜悅。
油糕吃完都十多天了,還有人開玩笑說:“你家還有油糕么,再給咱吃上點(diǎn)?!?br />
時間不知不覺過去幾十年了,昔日淘氣的兒子已經(jīng)參加了工作,但油糕的記憶時不時地還在大腦里閃現(xiàn)。
記得還有一年,我去縣功跟集,臨走時婆婆說:“回來時給咱買上幾塊錢油糕?!?br />
我一聽笑著說:“咱自帶手藝,還買街上的?只要你愛吃,我回來給你天天炸,再說了,街上的不一定比我做的好吃呀。”
我是個好強(qiáng)人,做什么都要想辦法做好,從不愿弱于別人。在村上婦女中,大家都稱我是個“本事疙瘩。”
第二天天不明我就起來燙好了多半盆面,晾后又加面揉光,那時兒子也正好回來了。老公燒鍋、翻撈油糕,我一人專包,不一會兒炸了一盤。老公一連吃了四個,兒子也吃了幾個。說真的,炸的那油糕,脆黃脆黃的,沒有一個因糖外漏而炸開。老公開玩笑說:“呀,紅蘿卜調(diào)辣子,把你吃出還沒有看出,還真的歷害,我看咱倆個干脆啥也不做了,在縣功鎮(zhèn)開個賣油糕攤子吧 ……”
在我們縣功鎮(zhèn),特別是西河村,每年端午節(jié)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大門兩邊插上艾草,買粽子,炸油糕。特別是女人在端午節(jié)給娘家媽爸送粽子、油糕,這是多年留下來的傳統(tǒng),村上相好的鄰居也是你送我粽子,我給你油糕。那縣功鎮(zhèn)街道上的油糕攤,從端午節(jié)前一晚十二點(diǎn)就炸開了,就這賣油糕的隊(duì)排的足有一里多長。
村上都知道我有這門不太精的手藝,相好的女人吵著讓我炸油糕,我也趁著高興勁,和一伙婦女就炸起了油糕。
人常說:“三個女人一臺戲?!睅讉€婦女在一塊兒,真是吵翻了天,嘻嘻鬧鬧,有時你拿油我出面,最后把油糕一分,那真是快樂的要上天了。
記得那晚吉星高照,布滿星星的天空格外好看。收麥后炎熱的天氣絲毫阻擋不了人們喜悅的心情,不知誰家的小狗狂叫著,還有那不知名的小鳥,給端午節(jié)帶來了無比的喜悅。
記得有一年端午節(jié),我給娘家媽拿了二十多個油糕,又買了些粽子,娘家?guī)讉€侄子沒有人吃粽子,就愛吃油糕,他們一伙娃興勁上來了,要不是我阻擋,再拿三十個都不夠他們吃?
母親連吃了三個油糕,問我在哪兒買的,真好吃!不但餡子多,做的也大。我笑了,對母親說是我做的。母親把我看了一會,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又趕忙解釋:“這都是我跟婆婆學(xué)的手藝,是她過去手把手教我的。”
公公、婆婆去世多年了,但當(dāng)年炸油糕歡快溫馨的畫面,時不時地在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
多想回到過去,回到從前,把家有公公婆婆的日子再過一遍。
(原創(chuàng)首發(fā))
尚覺心頭勁正高。
恍惚時光幾日月,
人生父母須記牢。
點(diǎn)贊學(xué)習(x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