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楓】閑話北固山(散文)
我十分向往北固山,據說那里有許多歷史的勝跡。為追尋那些風流人物指點江山的往事,在一次由滬返渝途中,我終于有幸往訪登臨。
進得山門,過一片開闊地,再折向一路寬闊的石階,拾級而上,便到了山脊的大門。首先見門側一廊壁上鐫有“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落款是延陵吳據。凡了解點北固山典故的,對這一珍貴題刻大概不會陌生。這幅龍筋虎骨,大氣磅礴的石刻,在一縷斜陽映照之下,披著一身的滄桑,倒是顯得有些兒寂寞了。
從“南徐凈域”券門入,順崖廊前行五六十米,便到聞名遐邇的甘露寺。這甘露寺之所以出名,是借助了《三國演義》劉備招親的故事。細考之,那不過是羅貫中的附會而已。事實上,劉備東吳招親時,甘露寺還未建。甘露寺的建成年代,大致有三種說法:一是“甘露建寺說”:說該寺始建于三國東吳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寺址在山下而不是在這里。二是“梁朝建寺說”:稱甘露寺建于南北朝時期的梁朝,原址也在山下。三是“唐代建寺說”。史料記載,山頂上這甘露寺是在唐朝中后期,時任潤州(鎮(zhèn)江)刺史的李德裕為死去的唐穆宗祈福,建甘露寺于現在的位置??梢?,即使按最早的“甘露建寺說”,劉備也無法在甘露寺成親。因為我們知道,“甘露”是東吳末代帝王孫皓的第二個年號。甘露元年,蜀漢政權已被鄧艾、鐘會滅亡兩年,孫權已死去十三年,劉備已死了四十二個年頭了,哪里還能來招親呢?不知羅貫中是對甘露寺建成年代失考,還是故意編派出來。所謂“小說家言,不足為憑”,此為一證。據說甘露寺的繁盛,是在明清時才達到鼎盛,當時僧侶眾多,香火旺盛,康乾二帝下江南時,還曾以此為行宮,有御碑可證。
甘露寺側后,是北固樓。北固樓為兩層重檐閣樓,是北固山最核心,也是最高的建筑。它三面臨峭崖,一樓矗天地;回廊繞腰間,四面皆佳景。它矗立在北固山頂,北臨滔滔長江,俯瞰鎮(zhèn)江全景,顯得挺拔孤高、傲岸不群。登上北固樓,放眼四望,山光水色,一覽無余。東北面的焦山,西邊的金山,在疏煙淡靄中遙遙相望。所謂“金焦兩山小,吳楚一江分”,大約是這意境。在這里,劉備、孫權曾指點江山;在這里,歐陽修、陸游、陳亮曾留下足跡和墨寶??吹奖惫虡俏鱾乳T上蘇軾所題“江天斜照”匾額,副樓米芾題“千古江山第一樓”大匾,令人吟賞不已。史上高人先后流連于此,留下萬古流芳的故事和墨寶,為這古樓增色添彩,此乃北固山之幸,北固樓之幸!
1204年至1205年的一年多時間里,辛棄疾以六十多歲高齡,來京口(鎮(zhèn)江)任知府,多次登樓,并寫下《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及《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詞章。北固山,北固樓,北固亭,因為有了辛棄疾,才更顯英雄氣象,更加豐滿偉岸。因此可以說,是辛棄疾升華了北固山,北固山當應長謝辛棄疾。站在樓外的回廊,遙望東去的長江,極目浩然江天,江風盈樓,情思滿懷,我也情不自禁地默默吟誦:“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東出北固樓不遠,便見一翹檐飛角的方形石亭,亭額上書“祭江亭”三字。亭下石壁懸江,地勢險峻;亭內有石桌、石凳。傳說這便是孫尚香遙祭劉備,而后投江殉情的地方。這悲情的故事,成就了孫夫人忠義而貞烈的形象,也給劉備的一生畫了一個富有色彩的句號。然而細究起來,卻又讓人心生疑竇。其一,孫劉聯(lián)姻是政治婚姻,孫尚香對劉備是否有那樣生死相許的大愛?其二,孫尚香身為東吳郡主,她外出祭奠必是前呼后擁,她要投江,死得了嗎?其三是關鍵,劉備在白帝城去世時,東吳的都城已不在京口(鎮(zhèn)江),而在武昌,莫非孫尚香還會跑到一千多里外的北固山來祭奠,來尋死嗎?這故事應該是出于后人的演繹,只是因其悲情,因其凄美,迎合了一些人的某種愿望和價值觀,即使這愿望非常殘忍,人們也“寧可信其有”罷了。出得亭來,見南側圍墻外,幾壘湖石嵖岈,幾叢臘梅盛開,暗香沁脾,倒是為古亭添了幾分幽雅和清韻。
來到據說是劉備、孫權各懷心事?lián)]劍劈開的“試劍石”,我又較起真來。我不相信這一塊高約1.5米、另一塊高約0.8米的堅硬花崗石,僅靠孫、劉兩個武功一般的人,能夠用劍劈開?不難判斷,這故事必是后人杜撰的。
下山路上我在想,北固山高不到六十米,長不過兩百多米,為何能當得“天下第一江山”的盛譽?這其中有劉備的因素:他在抱得美人歸的得意時刻,在酒酣耳熱之際,看到北固山的風景,隨口贊道:“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雖然這贊語難免有奉承孫權之嫌,但隨從的人卻當真了,由此也為北固山的盛名定下了基調。后來,梁武帝蕭衍又借助劉備的話,宣示他梁朝的大好河山,為自己的政權打造人文資本,因此題寫“天下第一江山”的條幅,以自己的權力和地位,強勢地為北固山做了推介的工作。繼而,南宋吳據憑自己獨步千古的書法,正式為北固山勒名傳世。然而,最為重要的,應該是在它身邊曾演繹的歷史故事,是歷史文化巨人對它異乎尋常的青睞,是許多傳世之作對它的稱頌。這,便是北固山的魂。名人、名文,鑄成了北固山的魂,也成就了北固山的名。
劉禹錫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笨磥響摀Q作“山不在高,有魂則名”了。有魂的北固山,必將與我們璀璨的中華文明共壽同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