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丁香文學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走進韶山(散文)

編輯推薦 【丁香】走進韶山(散文)


作者:旭冰 布衣,227.6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6068發(fā)表時間:2023-11-22 01:16:48
摘要:11月6日15時10分,我們一行6人,迎著明媚的陽光,到達湖南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接受心靈洗禮,這是我盼望多年的夙愿。

11月6日15時10分,我們一行6人,迎著明媚的陽光,到達湖南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接受心靈洗禮,這是我盼望多年的夙愿。
   車停穩(wěn)后,我跑步奔向集散中心購票。經(jīng)導游介紹,15時50分停止進去,好在還來得及。幾分鐘后,我們一行6人在導游的引導下,奔向毛主席故居。在車上,導游簡單介紹了故居里的情況,提醒注意事項。
   15時46分,我們快速走進毛澤東同志故居,越接近故居,人集中得越多。首次瞻仰毛主席故居,內(nèi)心有些激動。我緊跟人流朝前走,終于走到毛澤東同志故居門前。故居右側(cè)是領(lǐng)居家,堂屋共用。我懷著沉重的腳步邁進大門,思緒萬千,由于人多,只能跟隨隊伍朝前走,不能多停頓細看。在堂屋左側(cè)看到墻上掛的黑白照片,那是1959年6月,毛主席回到家鄉(xiāng)和鄉(xiāng)親們的合影。堂屋旁邊的是廚房,在1921年春,毛主席在火塘旁召開家庭會議,教育親人投身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在橫屋里看到了擺放的桌子板凳,1925年和1927年毛主席在韶山開展農(nóng)民運動和考察農(nóng)民運動時,曾在這里召開過小型會議。隨后,看到的是毛主席父母的臥室,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生在這里,并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房內(nèi),除了一張床外,還有一個柜子,一張長方形帶抽屜桌的右上角擺放著一把算盤,以及兩條大小不一的板凳,墻上掛著毛主席父母的照片。在毛主席臥室看到了墻上的兩幅照片,一幅是妻子楊開慧和兩個兒子的合影,另一幅是毛主席三兄弟和母親的合影。穿過天井,看到了豬圈,牛欄,農(nóng)具房,碓屋,等等。最后,看到了毛主席二目之所及,視野開闊,農(nóng)舍和池塘掩映在樹木竹林間,四面環(huán)山,這里的確是個風水寶地,才孕育出一代偉人。在故居前,走散的6人重新走在一起,拍下珍貴的合影。離開時,我快速跑到故居對面,放眼望去,門前池塘的荷花,擁擠的人潮,及周圍樹木竹林掩映著整個故居,在陽光的映照下,形成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我連忙拍下精彩瞬間。
   故居不遠處,便是毛主席銅像廣場。我們慢步在寬敞的瞻仰大道上,只見周圍巨石上雕刻著《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以及毛主席詩詞《沁園春·雪》《七律·長征》《蝶戀花·答李淑一》等,雄偉壯觀。在鮮花擁簇的旗幟上印有“為人民服務”5個金黃色大字前,我駐足拍照留念。旨在警醒自己,要牢記宗旨,有所作為,永不褪色。記得我上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時,老師最先教的就是寫好“毛主席萬歲”五個字。之后,就是學習毛主席語錄。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之前,無論寫什么文章,開頭都要寫上“最高指示”或“毛主席教導我們說”等內(nèi)容。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要永遠銘記毛主席的歷史功勛。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是毛主席領(lǐng)導全國各族人民推翻了壓在頭上的三座大山,從此,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才能富起來和強起來,進而讓中國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滿的生活。
   我們走過183米長的瞻仰大道,來到毛主席銅像前。這里,年輕人,老人,孩子,各個年齡段的人來了一波又一波,我們不曾相識,也不知來自何方,可此刻我們目標一致。走過千山萬水,只為在毛主席銅像前鞠躬致敬,表達我們由衷的敬仰與懷念。
   我站在主席銅像前,想起了81年前毛澤東同志發(fā)表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首次系統(tǒng)闡述黨的文藝主張,創(chuàng)造性提出“文藝為工農(nóng)兵服務”等重要論斷,明確了革命文藝的方向、道路等基本方針,是黨領(lǐng)導文藝工作的綱領(lǐng)性文獻和重要里程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藝工作。新時代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廣大文藝工作者“創(chuàng)作更多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yōu)秀作品”。我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將與武鐵文學分會的會員們一道,拿起手中的筆,深入生活,實地采訪,潛心挖掘,努力講好武鐵故事,傳播武鐵聲音。這是對毛主席最好的懷念。我挺胸抬頭站在主席銅像前拍照時,仿佛聽見他的聲音——牢記使命,勇往直前。
   接下來,大家一起給毛主席敬獻花籃,深深三鞠躬,并緩步繞行銅像一周,瞻仰偉人風范,深情表達對毛澤東同志的無限敬仰和深切懷念之情。
   瞻仰完毛主席銅像,還想去紀念館參觀,由于該館在提質(zhì)改造,暫時不開放,有點遺憾。臨行前,我回望毛主席銅像,久久不愿離開.。
   (原創(chuàng)首發(fā))

共 1711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旭冰老師的散文《走進韶山》,是一篇傳承紅色文化的佳作。到達湖南韶山,走進偉人故居,瞻仰偉人家庭,了解偉人革命故事以及偉人家庭革命史,參觀偉人誕生地,感受偉人童年少年的成長足跡,瞻仰毛主席臥室墻上的兩幅照片,妻子楊開慧與兩個兒子的合影,一幅是母親與毛主席三兄弟的合影。感慨風水寶地孕育出一代偉人。懷著崇敬心情瞻仰毛主席銅像,并拍照留念?!盀槿嗣穹铡蔽鍌€金色大字,在提醒游人,牢記宗旨,永不褪色。一次韶山行,賭物思人,加深了對偉人毛主席的崇敬之情,感受到毛主席為革命高瞻遠矚的領(lǐng)袖風范。毛主席家中為革命獻身的六位先烈英氣浩蕩,滿門忠烈為千秋大業(yè)獻身的浩然正氣震撼著我的靈魂。韶山行洗滌了人們心靈,受到深刻教育,不虛此行。作者感情真摯,觀察細致,文筆精彩,描述生動。力薦佳作共賞,期待更多精彩?!径∠憔庉?晚秋楓葉】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晚秋楓葉        2023-11-22 01:21:26
  感謝旭冰老師分享傳作,瞻仰偉人風范,傳承紅色文化,表達對偉人的無限敬仰與懷念之情。學習欣賞!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回復1 樓        文友:旭冰        2023-11-22 13:35:40
  感謝老師關(guān)注和鼓勵!
2 樓        文友:晚秋楓葉        2023-11-22 01:27:59
  跟著旭冰老師的筆觸走進偉人故居,感受革命氛圍,瞻仰革命先烈氣節(jié)。作者文筆精彩,如臨其境,謝謝!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回復2 樓        文友:旭冰        2023-11-22 13:36:07
  感謝老師關(guān)注和鼓勵!
回復2 樓        文友:旭冰        2023-11-22 13:52:47
  感謝老師關(guān)注和鼓勵!
3 樓        文友:張若俞        2023-11-22 10:39:04
  瞻仰毛主席故居,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作者有幸親赴韶山,親近偉人的故土,親吻圣所的氣息,親歷偉人的足跡,親聞主席的鄉(xiāng)音,激動而自豪的心情躍然紙上,讓人感同身受,心悅神怡!拜讀!
回復3 樓        文友:旭冰        2023-11-22 13:37:15
  謝謝老師關(guān)注和評論!
4 樓        文友:三宵蟠桃園        2023-11-22 12:23:33
  瞻仰偉人故里,傳承紅色歷史,回味過去的艱苦歲月,更應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創(chuàng)作辛苦,給老師敬茶問安。
回復4 樓        文友:旭冰        2023-11-22 13:37:54
  感謝老師關(guān)注和鼓勵!
5 樓        文友:三宵蟠桃園        2023-11-22 12:24:30
  楓葉總編老師編輯辛苦,敬茶問安。
6 樓        文友:旭冰        2023-11-22 13:34:56
  感謝老師用稿和精彩點評,甚感慚愧。
7 樓        文友:扶風王宗合        2023-11-22 17:52:59
  同是舊國翻新國,
   改天換地好生活。
   而今精神依然在,
   功垂千秋萬古流。
回復7 樓        文友:旭冰        2023-11-26 22:35:05
  感謝老師的好詩!
8 樓        文友:閏土        2023-11-22 20:06:23
  《走進韶山》寫的好,無中對毛主席又一次產(chǎn)生懷念,韶山是革命圣地。“我們走過183米長的瞻仰大道,來到毛主席銅像前。這里,年輕人,老人,孩子,各個年齡段的人來了一波又一波,我們不曾相識,也不知來自何方,可此刻我們目標一致。走過千山萬水,只為在毛主席銅像前鞠躬致敬,表達我們由衷的敬仰與懷念。”寫的多么感人。
回復8 樓        文友:旭冰        2023-11-26 22:34:13
  感謝老師關(guān)注和鼓勵!
9 樓        文友:閏土        2023-11-22 20:10:55
  謝謝晚秋總編傾情編輯,辛苦了,我最近給小麥打除草劑,十分忙碌,您多操心打理一下,再次謝謝。
10 樓        文友:王金啟        2023-11-23 10:05:24
  晚秋楓葉老師編輯辛苦,祝福愉快
共 10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