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dāng)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暗香文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暗香】醉翁亭懷古(散文)

精品 【暗香】醉翁亭懷古(散文)


作者:風(fēng)中求靜 秀才,1516.1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893發(fā)表時間:2023-12-08 14:00:57
摘要:古往今來,王侯將相臨此,文人雅士聚此,均過眼云煙,唯醉翁亭不被遺忘,唯歐翁永世為人所敬,正是“亭臺千古秀,文章世代傳”。

【暗香】醉翁亭懷古(散文) 每每讀罷《醉翁亭記》,都有去滁州,登瑯琊,拜訪醉翁亭的渴望。那蔚然而深秀的瑯琊山,那瀉出于兩峰之間的讓泉,那翼然臨于泉上的醉翁亭,還有“溪深而魚肥”“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都是那么地獨(dú)具韻味,詩情畫意,令人心心念念,夢寐尋訪。
   八月烈日驕陽,暑氣炎炎。從滬自駕千里,于午時到達(dá)瑯琊山麓。
   從瑯琊古道,溯溪進(jìn)入山中,果然是茂林濃蔭,深秀而郁郁蔥蔥,蒼翠欲滴。雖然溪水淺,溪石裸露,哪有肥魚可釣?但蔥蘢的山木和平坦的山路,讓行游的步伐格外輕松、愜意。
   過薛老橋,即是讓泉。石墻圍合的讓泉,泉水不旺,細(xì)若游絲,毫無“瀉出于兩峰之間”之勢,更不聞水聲潺潺,讓人若有所失。不過,這泉水從巖縫滲出,細(xì)流不斷,清潤石骨。
   泉岸之上,開闊平坦似廣場般,樹木稀疏有秩,樹冠若蓋,遮天蔽日。樹蔭下,一塊巨石上,鑱刻“千年醉翁亭”。一座小石橋架于溪流之上,石板石欄都是歷史悠久的模樣,斑駁滄桑。跨過小橋,山腳下的院落,被茂葉深蔭掩映,高聳的磚石院墻,收集了一院的清風(fēng)與幽香。
   從一扇門楣上書“醉翁亭”的小小院門進(jìn)入,這便是醉翁亭景區(qū)。院內(nèi)的世界,九院七亭,古樸典雅,竹葉青翠,梅葉碧綠,既古色古香,又清幽秀麗。層層的門洞之后,是院中有院與院中套園的曲徑通幽。
   進(jìn)入滿月形的“有亭翼然”門,一座空蕩蕩的小院,院墻上嵌有多塊石碑,碑刻因年久模糊,不湊近細(xì)看多難以辨識其文。此院東、西還各有一小門,東、西門洞的門楣各書“酒國春長”“山水之間”。這里的亭,這里的院,這里的園,這里的門,它們的名,都與千年前的那個醉翁和那篇《醉翁亭記》有關(guān)。
   從“山水之間”門洞進(jìn)入,院內(nèi)有意在亭。兩簇芭蕉在院墻角伸展著寬大的葉兒,如蒲扇般搖曳著盛夏的綠意。地面上挖鑿有彎彎曲曲繞亭的水溝,顯然是“曲水流觴”的雅興。意在亭為四柱方亭,飛檐翹角,柱有楹聯(lián):“酒冽泉香招客飲,山光水色入樽來”,不禁讓人聯(lián)想當(dāng)年,文人雅士,高官布衣,飲酒對詩,觥籌交錯,風(fēng)流雅趣。
   站在意在亭內(nèi)北看,數(shù)級拾階之上又是一處幽靜庭院,內(nèi)有寶宋齋,蘇軾所書《醉翁亭記》石刻碑,即藏于此。
   走出意在亭,往西還是一院。院中小水池,池水清澈,錦鯉自由地游弋。聳立在水中央的是影香亭,亭柱上楹聯(lián)“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出自北宋隱逸詩人林逋的詠梅詩。林逋有“梅妻鶴子”的雅稱。影香亭,最初叫見梅亭,因坐立亭中,往北透過八角形“仰止”門洞,可見那株傳說是歐陽修手植的古梅。后來,有人將“寒流疏影”“翠積清香”刻于“仰止”門洞兩側(cè),故更名為影香亭。
   進(jìn)入古梅園,這里更加地清幽靜謐。這株古梅被石臺護(hù)衛(wèi)著,臺壁的石碑上題字“花中巢許”,出自清順治九年(1652年)提督江南學(xué)政李嵩陽之手?!俺苍S”即巢父與許由,是上古隱士賢人。李嵩陽此題刻,將歐梅比作花中的隱士賢人,也贊譽(yù)歐陽修的高風(fēng)亮節(jié)。
   其實,畢竟不僅經(jīng)歷了歲月風(fēng)雨,而且經(jīng)歷了人間紛亂,現(xiàn)在的這株梅花,已經(jīng)不是曾經(jīng)的那株歐梅了。但是,人們寧愿相信它還是曾經(jīng)的它,仍然把它稱為歐梅。歐梅北側(cè)的亭子,就是著名的古梅亭,是后人為賞梅而建。
   古梅亭內(nèi),正中掛一幅古梅盛開圖,圖上方有匾:“芳溢南譙”?!澳献S”為滁州古稱。此亭有趣的是亭匾,“古梅亭”三字為小篆,其中“梅”字,竟然書為“某”,常被人讀為“古呆亭”。其實,古時不僅“槑”為“梅”,而且“‘某’即今酸果‘梅’字?!保ㄐ鞛墩f文解字注箋》)古梅亭居高,可多角度賞梅。古時官員攜同僚與文朋,于此飲酒賞梅,吟詩賦詞,幽梅佐醇酒,定是興致勃勃的。
   從古梅園往左,即是菱溪石園。一塊太湖石,建專亭蓋護(hù),看上去就有來頭。據(jù)說,此石嶙峋奇特,外表多孔,內(nèi)里皆通。歐陽修十分喜歡此石,撰文《菱溪石記》,嘆其“生事坎坷”,還以詩《菱溪大石》,贊其“沙磨水激”“鐫鑿無瑕痕”,且“奇嶙峋”“凝精純”,并愿“惟當(dāng)掃雪席其側(cè),日與嘉客陳清樽?!比绱艘皇?,被大文豪這般敘文贊譽(yù),真是奇絕。此石原在意在亭北,馮公祠南的露天,后為防其風(fēng)化而移此,并建亭護(hù)之,匾“天外孑遺”,點出了它的精貴和舉世無雙。
   為便于俯瞰菱溪石,北側(cè)山坡上建有怡亭。從怡亭可拾階登山。這庭院后山上,亦建有亭閣,其中六一亭內(nèi),靜靜地立著歐陽修像。
   山上樹木茂盛陰翳,人稀空靜,正好獨(dú)坐凝神。我也是廬陵人,今在滁州,慕醉翁亭之名而來,帶著崇仰,帶著敬慕,并因歐翁,這位廬陵文化“文章節(jié)義”之祖曾經(jīng)在此而覺得格外地親切。
   曾經(jīng),也在歐陽修故里的西陽宮漫步,從畫荻樓、瀧岡阡表碑亭,到瀧岡書院、文忠公祠堂,感受這位一代文宗的成長歷程與卓越成就。歐陽修幼年喪父,賢母苦心養(yǎng)育,荻桿習(xí)字,勤學(xué)苦練,又天資聰明,性情醇厚,成就了一番事業(yè)。被他獎掖的蘇軾,稱他“事業(yè)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師”。當(dāng)年他揮毫潑墨而成《醉翁亭記》的時候,可曾想過能流芳百世?能成就滁州瑯琊山麓這一院的清靜幽絕與人文薈萃。
   原路下山,從古梅亭,到馮公祠,穿過一段窄道,眼前豁然開朗。已是最右側(cè)的院落了,院內(nèi)綠陰濃郁,風(fēng)拂繁葉,綠影婆娑。一樓依山,肅穆典雅,名二賢堂,內(nèi)塑兩任滁州太守像,一為王禹偁,二是歐陽修。樓對面石臺上,一亭十二柱擎頂,梁柱墨色,四角飛翹,如鵬翅奮展。亭內(nèi)多游人停歇,看似流連忘返。此即大名鼎鼎、如雷貫耳之醉翁亭也。
   自進(jìn)入“有亭翼然”門,便在一個個庭院內(nèi)轉(zhuǎn)轉(zhuǎn)悠悠,層層的門洞,一座座的古建,磚墻老院,古亭清水,古樹新枝,讓人沉浸在古色古香古韻之中,就像是品嘗一壇陳年醇釀,讓人酣暢淋漓,沉醉不知?dú)w路??墒牵蠲土?、最期盼的一杯佳釀,還是醉翁亭,就如歐翁宴酣,觥籌交錯,樂而忘歸。醉翁亭,是這里的靈,是這里的魂,是這座庭院內(nèi),這座瑯琊山中,最栩栩生輝的。每一個慕個它的名而來的人,都懷著敬仰的情懷,甚至有一種朝圣的感覺。
   這座被無數(shù)人朝圣的亭,它亭亭玉立,翹角飛檐,真是有亭翼然。那檐下的“醉翁亭”匾,字體蒼勁,為蘇軾書。主楹“飲既不多緣何能醉,年猶未邁奚自稱翁”,點破醉翁非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在乎與民同樂。亭前一叢篁竹,夏綠蔥郁。我想,亭竹相映,讓亭又添了翠竹之品格,高節(jié),堅韌,清峻,淡雅。
   從右側(cè)小門出,竟然回到“有亭翼然”院,原來那“酒國春長”門,即入醉翁亭。這醉翁亭景區(qū),正是這樣,曲折迂回,院園通幽,其意境清幽恬淡,好像云淡風(fēng)輕,卻是濃濃的翰墨書香。毫無風(fēng)花雪月的矯情,盡是人文薈萃的底蘊(yùn),盡是濃濃的文化味兒。
   毫無疑問,醉翁亭因文而名。在這樣的地方尋訪,讓人仿佛回到了那位襟懷坦蕩、好與民樂的廬陵太守的時代,腦海中浮現(xiàn)的意境與美感,都是《醉翁亭記》所給予人們的美好意象。
   古往今來,王侯將相臨此,文人雅士聚此,均過眼云煙,唯醉翁亭不被遺忘,唯歐翁永世為人所敬,正是“亭臺千古秀,文章世代傳”。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我來醉翁亭,了結(jié)夙愿,在乎瑯琊山的山水之間,更在乎這里的寒流疏影、翠積清香,在乎這里古色古香中的文墨和古韻悠悠的文氣。
  

共 2868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于慶歷五年寫下名片《醉翁亭記》文章開頭從環(huán)滁皆山也開筆,文中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讀此篇有一種醉心于山林之樂,然均為從醉翁的筆下散開想象的,作者從讀《醉翁亭記》興發(fā),于八月前往游亭,兩峰之間的釀泉細(xì)弱游絲,再到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飛于泉上,隱隱為讀者展開一幅絕美的山觀水色,蒲扇一樣的芭蕉,清滑的石子,作者同為廬陵人,隔著千載時空拜謁一代文學(xué)宗師歐陽修,本文有玉磬含風(fēng)的美感,從行文結(jié)構(gòu)上來看,以游醉翁亭記為契機(jī),發(fā)懷古之思,古時此地群英匯集,酒冽泉香依舊只是故人已逝,景色視覺山的渲染到景色背后的悠悠情思,延伸到千年后的今天,從言語間能察覺出作者的感情變化在亭竹交錯間掩映至作者心上,慕名而來的人多是承文氣稟賦而生,這樣說來太守之樂,醉能同樂,醒能述以文,這樣兩篇文章達(dá)到一種交相輝映的效果,太守之樂是山林之樂,聽山間鳥鳴,而與自然和諧共生,忘卻樊籠塵世,醉翁亭有往來不絕者,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均為過往云煙,時移世易,那今日之游,又做何人之古,時間在流逝,但亭臺千古,文章流方,文章的背后是一個人的成長歷程,作者巧妙將傳統(tǒng)意境與所見所感融合起來,文至末尾,抒情已足,那浩蕩的文氣正蘊(yùn)含在一段清骨,在筆尖悠然蕩開。感謝賜稿暗香!問好作者!【編者按:青瓷碗盛雪】【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312090001】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青瓷碗盛雪        2023-12-08 14:07:02
  問好風(fēng)中老師剛好本文我也能背誦,很喜歡很多寫景的句子,寫本篇的時候歐陽修也才三十多歲,但是文中說到的蒼顏白發(fā),能感受到他的樂非山林之樂,隔著歷史煙塵,再看也是文風(fēng)不墜,展開的視覺盛宴,感知的是時間的流逝,在我們反復(fù)讀醉翁亭時能感受到的愉悅和游醉翁亭記時情思可能有異,但相同的是對文字的歡喜和傳承不變。
青瓷碗盛雪,白玉爐燃香。
回復(fù)1 樓        文友:風(fēng)中求靜        2023-12-08 16:38:18
  感謝青瓷碗盛雪老師的辛勤編輯并置評!
2 樓        文友:青瓷碗盛雪        2023-12-08 16:53:14
  另外 ,老師,我把讓泉改為釀泉,因為在醉翁亭記中寫的是釀泉,不知是改了嗎 但我還是以醉翁亭記為準(zhǔn)了,如有錯漏請私信給我
青瓷碗盛雪,白玉爐燃香。
回復(fù)2 樓        文友:風(fēng)中求靜        2023-12-08 19:36:45
  謝謝你用心編輯。不過“釀泉”還是“讓泉”,是個有爭論的問題,個人偏向于“讓泉”。另外,您編改時,文中多了個“泉”字。
3 樓        文友:易辭        2023-12-08 22:21:22
  一字一句,皆是景,又如山水圖畫那般唯美。行文流暢,筆翰如流,精品佳作,力薦!
   問好求靜老師,感謝分享佳作,品讀學(xué)習(xí)!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回復(fù)3 樓        文友:風(fēng)中求靜        2023-12-09 09:36:51
  謝謝易辭老師的評論和鼓勵!
共 3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