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韻】馬齒莧(散文)
家鄉(xiāng)屬于丘陵地帶,但既有山,又有湖。小時候,田間地邊、路旁溝旁、房前屋后長有各種各樣的野菜,像薺菜、苦菜、馬齒莧、蒲公英、灰灰菜、苜蓿菜……不過,因?yàn)槲覀冞@兒是“蔬菜之鄉(xiāng)”,像其他地方經(jīng)常食用野菜果腹的日子,在我們這里并沒有出現(xiàn)過。
在我的印象中,真正吃過的野菜就只有薺菜和馬齒莧了。春天里,挑薺菜來包餃子、包春卷,嫩,香,味足。夏秋時節(jié),在菜地里扯馬齒莧回來做涼拌菜,清爽,開胃,好吃;或者是把馬齒莧蒸熟曬干,來客時做紅燒肉、做扣肉,味道醇厚,香味濃郁。
馬齒莧,算是大名,其實(shí),在我的家鄉(xiāng)它的俗稱是叫“馬齒旱”。我覺得“馬齒旱”這個接地氣的名字與它既耐旱又耐澇,生命力頑強(qiáng)的個性更相配。
據(jù)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其葉比并如馬齒,而性滑利似莧,故名?!瘪R齒莧,它的別名又叫馬齒草,馬齒菜,豆板菜,酸味菜,地馬菜,豬母菜,獅子草,五行草,長壽菜,螞蟻菜,馬蛇子菜……它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澇,生命力極強(qiáng)。“安于際遇甘平淡,山野煙村放異香?!蹦菚r,每到夏季,家鄉(xiāng)的山坡、草地、菜地、菜園、水溝邊都可見到它們茂密、旺盛的身影。
馬齒莧是貼著地皮扎堆生長的,一叢叢,一簇簇,粉色的莖上長著小小的團(tuán)扇般的綠色葉片,葉片邊有薄翅,淡黃色的小花簇生頂端。結(jié)出的種子,黑色,扁圓,光溜溜,明亮亮。
中醫(yī)認(rèn)為,馬齒莧是藥食同源的植物,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消炎止渴、解酒止瀉的作用。對于這些,大人說起來頭頭是道,小孩子還是似懂非懂的。
小時候,與家一墻之隔的水廠有個人得了糖尿病,他常常在湖邊的菜地里扯馬齒莧,說是馬齒莧有降糖的功效,有利于保持血糖的穩(wěn)定。這個說法我至今未求證。我家有十畝多菜地,地里的馬齒莧是多得不得了,父親還“嫌棄”得要命。每次見那人來扯馬齒莧,父親還主動幫他一起扯,那人連連道謝,父親說這不是什么稀罕的東西,要扯隨時來。
馬齒莧的吃法有多種,但比較常見的是清炒、涼拌和蒸熟曬干。
清炒馬齒莧,將扯回來的馬齒莧去掉老葉、老莖,洗凈。鍋里把菜油燒熱,蒜末炒香,倒入馬齒莧翻炒幾下(可焯水炒,也可不用焯水炒)??诟形⒋啵詭嵛?,吃到嘴里又不失馬齒莧的清香。
涼拌馬齒莧,將扯回來的馬齒莧去掉老葉、老莖,洗凈后下沸水鍋,焯水。撈起來,用清水多次洗凈黏液,切段放到盤中待用。蒜瓣切成細(xì)末,倒在馬齒莧上,倒入醬油。淋上麻油,拌勻。涼拌馬齒莧外觀碧綠清香,口感鮮美爽口,具有清熱止痢,美容之功效,是夏日里一道很不錯的健康菜。
不過,那時候,我們吃得最多的還是蒸熟曬干的馬齒莧。母親不僅廚藝好,而且還是節(jié)儉過日子的好手。一到夏天,都會曬很多干馬齒莧。因?yàn)?,馬齒莧不需要像芥菜、蘿卜菜、雪里蕻那樣特地去種,只用“就地取材”即可。趁著夏天的大日頭,把扯回來的馬齒莧洗凈,曬干。有時,放在外面曬時,忘記及時收進(jìn)屋,淋了雨,它們好像又“活”了回來,新鮮如初。把暴曬了三五天的馬齒莧,切段,放鍋里隔水蒸40分鐘。蒸好了,再拿出來在簸箕里曬,直到徹底曬干曬透。密封保存,隨吃隨取。來人來客時,做扣肉、蒸臘肉,一碗不錯的下飯菜。地里的馬齒莧經(jīng)陽光的滋養(yǎng),時光的淬煉,吸收了肉汁,“脫胎換骨”變成了一道人間美味,香味獨(dú)特,滋味更美。
家鄉(xiāng)有句俗語:“草往豬胯鉆一下,也會變成美味”,我深以為然。記得那年的中秋節(jié),母親用曬干了的馬齒莧做扣肉。曬干了的馬齒莧用水泡發(fā),洗好了的五花肉,抹上醬油,用一深口碗,把肉朝下碼好,馬齒莧鋪在肉上。隔水蒸熟,又用一深口盤子把菜倒扣過里,再蒸半個小時。肉香,馬齒莧的清香,四處彌漫,令人垂涎。在我們翹首以盼中馬齒莧扣肉出鍋了,油光黑黃,香味撲鼻,喉頭蠕動,齒頰流津,肉質(zhì)軟爛,肥而不膩,味道一點(diǎn)也不比用芥菜、蘿卜菜、雪里蕻做成的霉干菜差。在那個生活不濟(jì)的年月里,馬齒莧扣肉無異于是一種“舌尖上的誘惑”,雖說吃的次數(shù)是有回?cái)?shù)的,但它們不僅給予了我們味蕾上的享受,更是母親給予我們深沉的愛。母親的愛,是最美的味道,讓人回味一生。
傾美味,獻(xiàn)情真。馬齒莧,我想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