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野】垂釣“三家子”(散文)
“三家子”并不是地名,而是勤得利的一個釣點。
勤得利的釣點很多,像“胡家窩子”、“皮匠鋪”,還有“大亮子”等等,那些釣點一聽就是釣魚,或撒網打魚的地方。不過勤得利也有不像釣點的釣點,比如說:“上孬頭圈”“下孬頭圈”,還有今天說的“三家子”。所謂的“三家子”那里確實曾有過幾戶人家,那時還能看見殘垣斷壁坐落在路北的雜樹林中,足以證明這里曾有過幾戶人家。只是那幾乎人家究竟是三戶,還是五戶,甚至可能只是兩戶?無從考證。也用不著考證。因為咱們如今講的也不是歷史,而是一個釣魚時發(fā)生的故事。
那天,我們幾個人騎著自行車到“三家子”釣魚。去的幾個人,是鄭福、劉春山,還有劉萬臣、張靜波、韓杰等五六名老師。我們幾個騎著自行車出了村子,自行車彎彎曲曲地行走在坎坷不平的土路上,一路向東。那天騎行了十幾里土路,到了“三家子”把自行車放在路旁,隨后帶著釣具沿著土路一直向下,在水邊找了一片比較平坦的沙灘放下釣具,隨后到身后柳樹下,各折幾根柳枝返回水邊。把柳枝插在沙灘邊,放開釣魚線,在魚鉤上掛好蚯蚓準備釣魚了。
這里是一條江岔子。主流靠近西側,只要甩出三四十米遠,可能就是江岔子最深的留上。我們不止一次在這里釣過魚,釣的多是“牛尾巴魚”。“三家子”距離勤得利十幾里地,每年冬天到江心島砍柴都經過那里:一條江汊子由北向南流淌幾里地后,隨后向東流去。東北兩岸是江心島,淺淺沙灘一直探進江水里;而西南兩岸則是幾米高的陡峭土崖,幾步遠就沒人了。我們騎著自行車沿著牛馬車運柴的土路趕到“三家子”,再次看到那段江堤被湍急江水沖垮了一大片,連著原來長在上面的十幾棵柞樺樹也一起塌倒在江水里。這些倒在江水里的雜樹下游映出一小片穩(wěn)水灣,確實是一個理想釣魚地方。
牛尾巴的長相與嘎牙子(黃顙)相似,也是一種兇猛的無鱗魚,其背鰭和兩側前腹鰭各長一根帶有倒刺的硬骨刺。只是它身上沒有虎班嘎牙子那樣那樣的不規(guī)則黑斑,它的身體呈灰藍色,或暗灰色,因此也叫:青顙。
多處釣的牛尾巴魚,多在一尺長,重達半斤左右,頂多能釣到一尺二三寸左右的牛尾巴。而在“三家子”釣的牛尾巴均比較大,可達一尺半左右,甚至到二尺左右的大牛尾巴魚。每次都能釣到十幾條牛尾巴魚。要是把釣魚線甩的遠一點,使釣魚線越過主流,落在那邊的淺灘上,還能釣到半斤左右重的花鯽鲴呢!
那天,鄭福在幾名釣魚老師中間釣魚。他是東北人所說的車軸漢子,只見他把釣魚線提起,隨后掄了起來,眼看他越輪越快,隨后加上幾步助跑,猛地把釣魚線甩出去。眼看著鉛墜帶著釣魚線沖向半空,飛了幾十米,隨后才一頭扎進水里。
鄭福這次把釣魚線甩出七八十米。落在那邊緩緩流淌的淺灘上。不過這次甩的太遠了,半天沒有動靜,眼看其他幾名老師已經釣上來幾條牛尾巴了,還有人釣了幾條嘎牙子,只有他的釣魚線上沒有動靜。這時,眼看著系著釣魚線的柳枝,朝江水里彎了兩下,隨后用力地彎下去。鄭福往回一拉釣魚線,隨后說:“來了一條大的!”
聽他說釣了一條大魚,我還以外他釣了一條大牛尾巴魚呢!眼看著鄭福一會兒往上拽幾下釣魚線,一會兒放幾下。就這樣拽拽,放放,眼看著一條魚從深水里升了出來。想不到,竟是一條鯉魚。還沒看見魚身子,魚頭足有頭號碗大??匆娻嵏a灥竭@么大一條鯉魚,楊春山和劉萬臣從兩側下到水里,當鄭福往岸上拽魚時,巨大的鯉魚身子竟擱了淺,停留在淺灘上。那條鯉魚趁機折騰起來,想趁機返回水里。這時候一切都晚了來不及了,劉萬臣和楊春山已經從那條鯉魚兩側用力地往前一推,鯉魚就這樣被幾個人弄上來。
我們那天釣到傍晚才騎著自行車回村。不能釣到太晚了,否則騎不了自行車了。自行車騎到村東,那里有一戶收魚的,到那里把我們釣的牛尾巴賣了,每個人分了四十幾元錢。鄭福釣的那條鯉魚,上稱稱了稱,竟有二十一斤四兩,也是幾年來,我們釣到最大得一條鯉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