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疤痕記事(散文)
一
樹破皮就會留疤。屋后那棵桃樹,幾年的時間就長得又粗又高,貢獻了美味的桃子,讓我美美的吃了幾回。不過,仔細看,會發(fā)現(xiàn)黃褐色的樹干上有很多細長的疤痕,那是兒時我在樹干上用削鉛筆的小刀留下的,當時有個熱播劇《小李飛刀》,就常?;孟胱约菏莻€女俠,削鉛筆的小刀成了我的寶刀,雖不能削鐵如泥,定然能夠削皮如泥。
沒曾想,長大后,發(fā)現(xiàn)自己是疤痕皮膚,明白了什么是感同身受,頓時覺得自己之前的行為過于殘忍,傷害了桃樹。后來,家里會買牛奶給我們喝,我自己舍不得喝,牛奶都用來喂養(yǎng)這棵桃樹了,算是對桃樹的一點點彌補吧。驚喜萬分的是,那年六月,它結了六十六個大桃子,又大又紅,就像仙桃,桃樹該是收下了我的歉意,還不計前嫌,繼續(xù)用它的血肉滋養(yǎng)我。
疤痕皮膚帶來的煩惱,曾一度影響我。只要是破皮流血的地方好了后常常會留下傷疤,手背上最多。因為貪玩或是干活,一不小心,破皮流血了,總要留點記號,好好的一雙手留下了不少的疤。細看,長長淺淺,竟然有十幾條。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也買來一些祛疤的藥,一來涂抹麻煩,二來效果甚小,因自己嫌麻煩,最后索性不管了。隨著時間的流逝,疤痕也慢慢淡化,自己也就無所謂了,只是偶爾被別人看到,心情不爽。這么好看的手,沒有疤痕該多好,不免感慨一番,面對一聲聲唏噓,我常莞爾一笑,并未在意,不知不覺,原來自己已經(jīng)放下。
如今,看著身上的這些疤痕,想起曾經(jīng)的一些往事,也很有意思,古有結繩記事,我姑且稱為疤痕記事吧。
二
左手食指的疤痕最長,記憶猶新。那是我上小學一個冬天的早晨,天還未亮。那段時間流行跳繩子,單腳輪換、雙腳并攏、打麻花、向后跳、兩人合跳,一根繩子被我們玩成了各種花樣。農(nóng)村的孩子,玩的東西自己動手做的多,沒有想過花錢買,紙飛機、紙船、紙板、竹節(jié)人、木手槍、肥皂泡泡,自己做的玩起來更有意思。我冥思苦想,到處翻找,終于在大門拐角處,找到纏繞在扁擔上的一根綠色的尼龍繩,看起來正合適。我把繩子踩在腳下,兩只胳膊順勢把繩子兩頭往上提起,一看,長了不少。我急中生智,找來父親砍柴的那把斧頭,對著繩子一斧頭砍下?!鞍パ?!”慘叫聲叫醒了熟睡的父母。斧頭太重,我力氣太小,沒想到一下子砍在我左手的食指頭上,繩子沒有砍斷,大半個指頭斷了。萬幸未全斷,保留了一點點肉和皮,血流不止,鉆心地疼,現(xiàn)在想起來,那一聲聲“哎呀”猶在耳邊。就是這樣,也沒有去醫(yī)院,棉花浸濕香油(菜籽油)把斷的手指包裹起來,沒多久,竟然長好了,鄉(xiāng)下土方子真有效。河邊的泥也有奇效,破了一點皮,抹點河邊泥土,比藥管用。只是這道疤卻留下了,也是為了母親的那句話“你可長點記性吧”。每次看到這個疤痕,常常跟孩子說起那些往事,也是有趣的,這是疤痕帶來的好處,也會提醒我的孩子做事情不能毛躁。
只是長大后,看到有人可以憑借一雙玉手做手模,一雙毫無瑕疵的纖纖玉手,也可以成為吃飯的本錢,我就羨慕不已,這美好的夢想只能破滅了。不過,能憑著一雙手吃飯,肯定有獨特之處,沒有想象的那么容易。更多平凡的人也是憑著自己的一雙手自食其力,可能也更適合、更踏實些。我這只手,是拿著粉筆的手,粉末紛飛,白字淌出,學生不會關注我這只有著疤痕的手。我感覺,教學找個工作,尤其適合我,就像在表演魔術,總是不能讓人看到真實。
三
假期讀了常生龍《從普通到卓越》。里面有個章節(jié)內(nèi)容,讓我很受觸動——心靈的疤痕。
書中介紹了這樣的一個心理實驗,心理學家征集了十位志愿者參加一個名為“疤痕實驗”的心理研究活動,志愿者被分別安排在十個沒有任何鏡子的房間里,心理學家們請化妝師在每位志愿者左臉頰上精心涂抹上了逼真的“鮮血”和令人生厭的“疤痕”。他們被分別帶到了各大醫(yī)院的候診室,裝扮成急切等待醫(yī)生治療面部疤痕的患者。他們的感受出奇的一致,他們普遍認為,眾多陌生人對“面目可憎”的自己都非常厭惡。
一個人一旦心理上對自己的某些方面產(chǎn)生負面的暗示,是很難改變的。所以,我們經(jīng)常提到要有眼光心態(tài),我記得首先要有陽光的眼色,多給自己好的暗示與激勵。
這個實驗從一個側面驗證了一點,別人會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一個人內(nèi)心怎樣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樣的眼光。
有個女同學,長得很秀氣、很可愛,只是臉上天生長了一塊紅色的疤,她總是習慣性把半邊頭發(fā)遮擋著,我們眼光總是避開,平時說話也會小心對待,反而覺得更加別扭。軍訓的時候,教官要求所有人把頭發(fā)剪短或者扎起來,我們大家都沒有看她。片刻后,她扎起頭發(fā),露出微笑的臉,就像一朵明媚的花,我們被她的笑容打動,我們知道,她一同把心里的傷疤也祛除了。
這個女生也可以和別人一樣,她并未覺得自己臉上有什么疤痕,或許也想到,而教官的一聲命令,竟然成為她展現(xiàn)青春的發(fā)令槍,她不必別人有什么兩樣,這就是心理。
四
很多時候,被人為定義的“無形”的疤痕遠遠比身體上的疤痕更加影響一個人,傷害也更加深刻。在教育教學中,在與孩子的交往中,如何減少或者避免留疤,減少疤痕給孩子們帶來的影響,值得我們教育者深思。
如果我們認為孩子偏科,一定會經(jīng)常強調(diào),怎么樣去學習這門科,其實,這無形中會在孩子心里留下這門科目很難或者學不好的印象,孩子只要面對這門科目,就會有無形的壓力,生出無形的恐懼感。正確的做法,給予孩子時間,正常的心態(tài)去面對,困難是暫時的,學習進度有慢有快,保持自己的速度就可以了。這也是我常常跟孩子們說的話。
班上有個孩子,語言發(fā)育比同齡孩子要慢,講話結結巴巴,甚至有點口吃。我看了心理學有“口吃”方面相關的理論,很多時候,有“口吃”情況的孩子內(nèi)心是更愿意跟別人交流,只是大人常常覺得,他們因為緊張或者有語言缺陷,忽略了孩子的需求。我們應該忽略孩子一些缺陷,減少這些“傷疤”對孩子的影響,多給予機會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口才,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驚喜。在一次很重要的公開課上,我點名讓那個孩子發(fā)言,聽著他一個字一個字表達自己的觀點,我的眼里是自豪,心里是欣喜。
老師,就是一個給疤痕美容的人,美容的材料不是化學品,而是心中那個愛,對每個孩子的呵護與贊賞。
還記得和友人游東至大歷山,我們爬上漫長的臺階,站在寺廟門前,一棵老銀杏,干枯破敗的樹根,像是結了一塊大大的疤,可是轉過身,我分明看到了綠意勃發(fā)的新芽,那一幕深深打動了我。
我為什么對這棵老銀杏樹這么在意,可能因為我手上還有疤痕,我已經(jīng)不在乎難看了,反而成為了一種深刻的閱歷,就像那棵老銀杏樹,帶著時光的印記。
記憶有時候總是捉弄人,我曾不自覺就想起那棵桃樹,我的手,也像那棵老皮斑駁的桃樹,淡淡的印痕,已經(jīng)不清晰了,我用溫暖的眼光抹平了手上的凸凹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