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根與魂】【曉荷】從包孝肅公說起(散文)
在許許多多的歷史人物中,正史、野史、民間傳說,只褒不貶的,是孝肅公包拯。自古忠孝難兩全,能做到二者兼顧的,是孝肅公包拯。個人傳說與神話故事影響深遠,讓老百姓一千多年傳唱不歇的,還是孝肅公包拯。公元999年,包拯出生于合肥市肥東縣解集鄉(xiāng)包村,距離合肥市東四十公里。公元1062年,包拯在開封任上突發(fā)疾病去世,官至樞密副史,從二品官,享年64歲。宋仁宗賜謚號“孝肅”,后人始稱包拯為“包孝肅公”。公元1063年,包孝肅公家人由開封舉家返回合肥,八月由其女婿文效奉朝命護柩回籍,安葬于合肥。《宋史》本傳,記錄了包拯的生平,關于包拯斷案僅有《割牛舌》記載在冊。反觀民間,由合肥市文化館編寫的《包公故事集》,采集到民間傳說多達85個。在民間不光包拯斷案傳說多,包拯神話故事更多,包拯白面書生形象被神話為黑臉包公,戲劇中包拯額上畫彎月,“日里斷陽,夜里斷陰”,有權管生,有權管死,可以在陰曹地府里判冤案。包孝肅公受老百姓喜愛的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包拯是春秋時期楚國大夫申包胥的后代,申包胥以哭秦救楚留名史冊。后世子孫取申包胥“包”為姓,尊其為包氏家族一世祖,包拯為第三十五代孫。包拯祖父包士通讀書耕田,不仕,做過鄉(xiāng)村私塾先生,祖母宣氏在家務農(nóng)。包拯父親包令儀,出生于合肥縣東鄉(xiāng)小包村,在包士通身邊念私塾。公元983年,24歲的包令儀中癸未科進士,在京任七品虞部員外。公元1012年,52歲的包令儀赴福建惠安縣任知縣。公元1015年之后,包令儀先后在京、商丘等地任職,晚年辭官與妻張氏居住在合肥城內(nèi)。公元999年包拯出生,這一年其父包令儀39歲,可謂晚年得幺兒,包拯為包令儀第三子。包拯28歲之前,潛心在家中讀書,常去合肥城南香花墩書院。據(jù)《朱子語類》記載,“包拯年輕時曾讀書于僧舍,立已接人甚嚴,與富交往有節(jié)度,避免以后處世受牽制”。公元1027年,29歲的包拯考中進士甲科,被任命為建昌縣知縣,地址在距合肥430公里的今江西永修,這一年其父68歲高齡,包拯辭官不赴,留在家中奉養(yǎng)雙親。不久,被任命為監(jiān)和州稅,地址在距合肥80公里的今安徽和縣,包拯再次辭官不赴。7年后,雙親先后逝世,包拯在家守孝3年,前后居家養(yǎng)親長達10年。公元1037年,39歲的包拯方出仕,赴任揚州天長縣大理寺丞,負責司法案件,破割牛舌案。
包孝肅公一生,屬于大器晚成。從包拯出仕到去世,一生從政僅25年。39歲知天長縣,在第一個官職任上,寫下五言詩明志“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42歲赴任端州(今肇慶)殿中丞,屬監(jiān)察系統(tǒng)殿院的屬官。45歲赴任監(jiān)察御史里行,職掌百官違紀。46歲赴任權度支判官、三司戶部判官,監(jiān)察御史。48歲赴任京東轉(zhuǎn)運使,賜五品官服,主管運輸事務。49歲赴任陜西轉(zhuǎn)運使工部員外郎,穿原服上任,追賜三品服。50歲赴任三司戶部副史刑部員外郎,負責度支司、鹽鐵轉(zhuǎn)運司、戶部司。52歲赴任知諫院兵部員外郎,掌供諫諍。54歲赴任河北都轉(zhuǎn)運使,高陽關路都部署兼安撫使,知瀛洲,龍圖閣直學士。55歲因喪子,向宋仁宗申請回家鄉(xiāng)任職,赴任揚州、廬州(今合肥)刑部郎中。57歲赴任池州兵部員外郎。58歲赴任江寧府(今南京)刑部郎中。后權開封府右司郎中,暫管開封府各項事務。60歲權御史中丞兼理桿使、領轉(zhuǎn)運使、提點刑獄考課院,右讕議大夫。61歲權三司使,樞密直學士。63歲赴任三司使,樞密副使,給事中禮部侍郎。64歲去世,宋仁宗追封為禮部尚書。
《宋史》本傳記載了包拯一生主要政績,如為民請命,主張寬養(yǎng)百姓,保民養(yǎng)民。以法治國,統(tǒng)一國家法律,以威嚴為治。選賢任能,主張把推薦人才“得士者升,失士者黜”作為考核官員的內(nèi)容。鞏固國防,針對遼、夏入侵,主張將和平的希望放在鞏固自己國防力量上,強化武備,增強國力。整治吏治,主張對貪贓枉法者,依法嚴懲,永不續(xù)用。注重生產(chǎn),將占用的良田交給農(nóng)民自耕。將北宋占天下賦稅一半收入的北方池鹽,由官辦變商辦,公私兩利。主張治理黃河,制定鹽、茶稅法,大力發(fā)展生產(chǎn)。包拯擔任御使臺和諫院官職,通過奏章直言敢諫。《兩朝國史·包拯傳》記載“拯立朝剛嚴,聞者皆憚之。至於閭時童稚婦女亦知其名,貴戚宦為之斂手”。另據(jù)《包公集》記載,包公在奏議中,彈劾本朝各類違法或不稱職官員多達40人。如彈劾三司使、吏部侍郎張方平,乘勢賤買轄區(qū)富民邸舍,使其被改知陳州。彈劾參知政事、平章事,首尾七年、殊無建明,使其出河南府。彈劾翰林學士、兼端明殿學士、侍讀學士李淑,性奸邪,有謀身之端,無事親之實,使其被罷翰林學士、侍讀學士。彈劾司勛郎中、淮南路轉(zhuǎn)運使張可久,巧圖財利,興販私鹽,使其被貶為保信節(jié)度副使。請罷知雄州、西上閣門使、惠州刺史劉兼濟,材庸識闇,素無廉節(jié),使其移知雄州。乞不遣楊景宗(宋仁宗章惠皇太后從父弟)知磁州、徐州觀察使(給留后俸),在任期間,所為恣橫,使其領軍引見司、知磁州。包拯擔任監(jiān)察御史期間,還揭露過江西路轉(zhuǎn)運使王逵橫征暴斂,貪殘不法,殺害良民,陷害忠良,使其被貶官徐州。五年后,王逵再次被提拔為淮南路轉(zhuǎn)運使,諫官包拯發(fā)現(xiàn)王逵依舊剛愎妄為,魚肉百姓,貪贓枉法,于是再次連番上疏彈劾王逵,終使其官職罷免。包拯對王逵先后進行了七次彈劾,是他彈劾次數(shù)最多的違法官員。包拯在天子腳下的開封府任職一年半,敢于懲治官吏與富豪。宋人贊論:“稱治天府,以孝肅為最”。宋朝沈括《夢溪筆談》中云:“孝肅天性峭嚴,未嘗有笑容,人謂包希仁笑比黃河清。”包孝肅公為官鐵面無私,不畏權貴,直言敢諫,是朝廷稱贊的“勁正之臣”,是百姓心中的“鐵面青天”。包孝肅公對宋仁宗時期政治局面的改善,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民間傳說為大家津津樂道,有《鍘美案》,說的是包拯怒斬駙馬爺陳世美,鐵面無私,不畏強權。《打龍袍》,說的是因貍貓換太子,宋仁宗生母李妃逃至民間幾十年,經(jīng)包拯智斷奇案,仁宗母子相認。包拯以仁宗不孝為由,借打龍袍以儆天下,剛直不阿?!杜幱H侄》,說的是包拯從小吃嫂嫂奶長大,嫂嫂在肖沙縣當知縣的兒子包勉貪贓枉法,被包拯用銅鍘鍘了,執(zhí)法無私?!锻馍欣泶虻镁恕?,說的是包拯由揚州調(diào)任廬州(今合肥)知府,包母堂房親戚周六子,按輩份算是包拯六舅,其是周大郢子一霸,欺壓百姓,為所欲為。包公讓人遞上狀紙,打得周六子皮開肉綻,撤去其里正職務,將其侵吞的財物歸還百姓。合肥因此流傳四句話:包文正,假“親”官,外甥有理能打舅;包文正,真清官,執(zhí)法如山美名留?!肚宀贿^包公》,說的是包拯鍘了駙馬陳世美后,皇帝懷恨在心,將其削職為民驅(qū)趕出皇都,還派了兩個太監(jiān)悄悄跟隨,找機會安個罪名抓起來。結(jié)果兩個太監(jiān)跟了一路,找不到包拯絲毫污點。老百姓都傳“毒不過皇帝,奸不過太監(jiān),清不過包公”。《包公井》,說的是包拯為解決合肥飲水困難,親自為百姓打了一口井,大家稱之為“包公井”。城里其它井都干涸了,只有這口井源源不斷出水,百姓排著隊來取水。有三個衙役私下坐在井邊收錢,包拯知道后,親自到井口監(jiān)督免費,還罰三個衙役每人再打一口井。這四口井,貪官喝了立即頭痛,又被稱為廉泉井,該井至今還能出水?!冻ㄩ_衙門》,說的是包公當了開封府尹,當眾宣布廢除由牌司轉(zhuǎn)呈狀紙,解決百姓見官難問題。衙門大開,有冤屈遞狀紙就可告狀,不會寫狀紙的可找包拯面訴,由包拯替老百姓作主。包孝肅公為官清廉,節(jié)儉如初,歐陽修贊其“清節(jié)美行,著自貧賤”。公元1040年,包拯知端州(今肇慶),當?shù)孛帪槎顺?,為朝廷貢品,歷任官員加額索取從中斂財。包拯到任后僅取貢數(shù),深受百姓愛戴。離任時,當?shù)匕傩諡楸磉_感恩,悄悄將一塊精美端硯塞與包拯書童。途中包拯知曉此事,將端硯擲入江中,不私持一硯歸。以上故事和其它無數(shù)個傳說,寄托了老百姓對包青天和理想中的清官熱切想望和景仰。包孝肅公從古到今,能一直活在百姓的心里,也就不足為怪了。
包孝肅公留下家訓:“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豎于堂屋東壁,以詔后世。”包孝肅公膝下有二子,妻董氏生一子名為包繶。長子包繶年方二十出頭,婚后次年病逝。長孫不幸,五歲又夭折。長媳崔氏貞潔剛正,誓死留在包家代亡夫盡孝。包拯58歲時,妾孫氏懷上次子包綖。包拯去世時,包綖年僅5歲。三年后,包拯妻董氏去世。包綖長嫂崔氏將他撫養(yǎng)成人,并改名為包綬。包綬嚴尊家訓,酷似包拯,為官清廉。在長嫂的主持下,包綬先娶廬州知州張?zhí)镏畯埵蠟槠蓿瑥埵显缡?,后娶宰相文彥博女兒為妻?7歲在赴任譚州(今長沙)通判途中因病逝世,膝下四子尚未成年。長嫂如母,崔氏將小叔子包綬養(yǎng)大,包綬一直以奉母禮節(jié)回報。宋哲宗皇帝追授崔氏為節(jié)婦,永嘉郡君。元代的《宋史》,記錄了崔氏的事跡,為后世廣為傳頌。包孝肅公一家以忠孝傳家,包家婦孺及后人恪守家訓。包孝肅公長媳崔氏一生的忠孝之舉,可以說是包氏家風家訓傳承的寫照。
孝肅公包拯,如今被合肥人視為“合肥的驕傲”。為紀念包拯,修繕一新的包公園,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qū)。包公園內(nèi)的包公祠始建于1066年(北宋治平三年),包孝肅公去世第四年,當?shù)匕傩赵谂d化寺興建了一座祠堂,這是最早的包公祠,明嘉靖年間毀于戰(zhàn)火。公元1882年(清光緒八年),晚清大臣合肥人李鴻章捐紋銀2800兩,重建包公祠,擴建了左右兩個廂房。1982年至2014年,合肥政府先后多次對包公祠進行修繕,將包公祠、包公墓、清風閣、浮莊規(guī)劃為統(tǒng)一的包公園,園區(qū)位于合肥市包河區(qū)蕪湖路72號。包公祠內(nèi)除正殿、東西側(cè)廂房外,還有廉泉井、流芳亭、包公故事蠟像館、回瀾軒,保存了較多包拯及其家族的珍貴文物、圖片、資料。走入包公園,朝著包孝肅公祠走去,人們會情不自禁滿懷崇敬,虔誠萬分。包公河水碧波蕩漾,寬闊的石板路靜默無聲,夾道種植的兩排高大偉岸的水杉,像威武的侍衛(wèi)站崗兩旁。四月,河畔草繡球開得正艷,粉紅的花簇與挺拔的樹木交相輝映。朱紅的四季海棠,從綠褐色的厚葉片中探出花瓣,處處露出春天的色彩。景仰包孝肅公的游人絡繹不絕,大家不約而同保持肅靜。站在包公祠正殿內(nèi),包孝肅公塑像正襟端坐,正義凜然,頭頂上方的匾額寫著“色正芒寒”,左右兩邊匾額分別為“清風亮節(jié)”、“廬陽正氣”。包孝肅公塑像兩邊站著王朝、馬漢、張龍、趙虎。一旁并排放著的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一個個銅色锃亮威懾仍在,讓人不禁想起包拯忠、孝、清、廉的故事,感受著一身正氣傳導到自己身邊。走出包孝肅公祠,沿著包河河畔,就能步行到包公墓、清風閣、浮莊。浮莊如一片綠葉浮在河面,依偎在包公祠邊。莊上風景如畫的徽派園林中,許多年輕人在拍婚紗照,他們幸福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延續(xù)香火孝道傳承的故事在接續(xù)。走過一個個美好的畫面,有清潔工人打掃衛(wèi)生,剛掃過的地方,不時又有樹葉掉落,他們一絲不茍地堅守崗位,不厭其煩掃凈每一個地方,熱愛工作的眼光里,充滿著堅定和欣喜。賣甘蔗榨汁的小姑娘,攤車上干凈清爽,提前削好皮洗干凈的甘蔗,整齊擺放在防塵的密封箱子里??腿藖碣I一杯榨汁,她取出一截甘蔗榨好,并不立即封口,而是仔細看一下榨汁在瓶口的位置,有還差一點點滿到杯口的,她從箱子里取出一小塊事先準備好的甘蔗塊,單獨將這一小塊再榨一下,一定要確保滿杯滿沿口,才放心地遞給客人。合肥人,不光在心里視包孝肅公為城市的驕傲,包公的“忠、孝、清、廉”,已融入了城市每一個普通人的骨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