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根與魂】【暗香】西安,長安(散文)
一
今年春節(jié),我計劃去西安旅游。
西安,是我第一次去,也是我最想去的城市之一。
我原本計劃是乘坐高鐵前往,從廣州到西安,也要近八個小時的路程,本想著也閑來無事,時間長就當做欣賞這一路的風景吧!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由于是春節(jié)假期,一直搶不到高鐵票,就改乘坐飛機。飛機從廣州白云機場起飛,到西安咸陽機場降落,一出機場,一股寒意侵襲而來,但內心卻是暖暖的,因為終于來到了心心念念的西安。
西安,一座有著十三朝古都的城市。
西安,古稱長安,還是唐朝的政治中心,盛唐時期是古代歷史王朝中最為閃爍的一顆明星。有幸與盛唐同為李姓,飛躍一千六百多公里,只為親身領略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長安,一同感受盛唐過往。
唐朝,誕生了許多詩人,留下了大量的詩詞佳作。有詩仙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钡倪h大志向和抱負;有詩圣杜甫的“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描繪了華清宮的壯麗;更有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以“一詞壓兩宋,孤篇蓋全唐”的高度稱贊……古詩詞在唐朝的發(fā)展,讓后人記住了作為詩人的他們,記住了長安,更是記住了如今的西安。
除了唐朝在西安留下了濃厚色彩的一筆,西安飲食文化也是最大的亮點。牛羊肉泡饃、肉夾饃等最為出名。
陜西人,吃得最多的美食是牛羊肉泡饃和肉夾饃。來到西安,我也迫不及待地下單買了牛肉泡饃。作為廣東人的我,吃泡饃還是第一次,泡饃是切一小塊一小塊的,伴著少許米粉,吃起來很鮮香,可越吃越麻,還有些油膩之感,但是吃牛羊肉泡饃最不能或缺的就是伴著糖蒜吃。中醫(yī)講究陰陽五行,這飲食也是一樣的。牛羊肉的油膩能夠和糖蒜的甜味相互中和,吃起來還更加美味又爽口呢!
除了吃泡饃,肉夾饃也是西安的美食。
我在廣州工作,見過肉夾饃店鋪比泡饃店鋪還多。但是說吃正宗的肉夾饃,還得來西安吃才是最正宗的。
肉夾饃,意為“肉餡里的夾饃”,并不是我們所理解的“肉里夾著饃”。白吉饃帶著焦黃,是酥香的,肉臊子鮮嫩不膩。我吃的是純瘦肉的肉夾饃,但真正好吃的肉夾饃,要吃肥皮的,看似肥膩,實則才是肉中精品。
西安,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更有讓人垂涎三尺的美食!
二
我來西安的第一站,就來到有著“世界第八大奇跡”之稱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還沒出發(fā)西安之前,我就已經訂好了博物館的門票。訂的是下午兩點多的票,十二點多就出發(fā),因為酒店訂在市區(qū),離博物館還是有些距離的。坐地鐵需要乘換三次,再加最后一趟公交車,才到達目的地。
從博物館的大門進入,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碩大的石碑,寫著“秦始皇帝博物院”幾個大字,是篆書字體,篆書分為大篆和小篆兩種,秦國時期,小篆成為了當時的書寫體系,如今也鐫刻在大門的石碑上,我想是在紀念著這位中國歷史上首位以“皇帝”自稱的秦始皇吧!
走進大門,往右邊走,就是入口,偌大寬闊的入口大門,寫著“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其實這個博物館分兩類組成,一是人形陶傭和馬匹等,二是出土的青銅器和陶罐等文物。出土的青銅器和陶罐等放在博物館里,而人形陶傭則還在坑里,保留著最原始的形狀,當然也有破碎的陶傭,需要經過專業(yè)人員的修復。
掃碼進入大門之后,還有第二道大門,走進第二道大門后,左手邊可以乘坐電瓶車,能快速到達。而我則是選擇了步行,蜿蜒小路,小路的兩旁只有早已枯黃的樹木,也有許多翠綠的樹木仍舊屹立在這寒冬里。
路不遠,我就來到了“一號坑”博物館的門前。頓時一看,真是游人如織,萬人空巷。有報團的,也有請導游講解的,還有三五人自行旅游的……我也有跟著人群先走進“一號坑”,一走進去,更是人滿為患,都是在為了目睹這一“奇跡”!我趕緊找位置看,“一號坑”是三個坑中規(guī)模最大的,也是陶傭最多的。放眼望去,陶俑群井然有序,站立其中,穿著戎裝,猶如穿越兩千多前的秦朝,目睹秦朝士兵的模樣。
我繼續(xù)前行,來到坑的后半部分,有依稀殘缺的陶俑,還有的陶俑已經被修復好,正整齊有序地擺放在平地上,給游客近距離參觀。這時,一個導游正說道:“我們看一下那些一塊一塊的磚頭,就是秦磚,歷經兩千多年的時間,依舊完好?!甭犕辏殷@嘆古人的智慧,區(qū)區(qū)一塊磚頭,竟然能存放兩千多年的時間!
除了陶俑、秦磚,還有馬匹、戰(zhàn)車等都是在“一號坑”出土的。
我看完了“一號坑”,出了后門就來到“三號坑”,“三號坑”相對小了一點,也有陶俑和馬匹,匆匆看了一會兒就往“二號坑”走去。
“二號坑”目前還是棚木遺址,陶俑等文物還沒有開始挖掘。不過,我看到了完整的陶俑坑棚木建筑結構,這無疑也是一處珍貴的歷史實物資料!我再繼續(xù)往前走,來到了展覽處,跪射陶俑、立射陶俑等被展覽在人們的眼前,走近一看,五官端正,發(fā)髻和衣服的文理,清晰可見,是那么地栩栩如生,與現代人并無兩樣!
當我看到跪射陶俑時,連連贊嘆。因為這尊陶俑是最為完整的,身上的鎧甲盡然有序,上半身的甲片是上片壓下片,從腰部為分界開始往下,則是下片壓上片,那么這樣設計是為了能夠方便彎腰。還有在肩膀處也還有延伸出的甲片,同樣是下片壓上片,這樣才能抬起胳膊。除了鎧甲,還有鞋底,紋路清晰可見,仔細觀察還發(fā)現了腳尖和腳后的紋路跟緊密。原來,自古打仗,男兒遠赴戰(zhàn)場,離開家園,唯有母親“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之情吧!
看著陶俑,感慨其制作工藝,精湛細致,每件陶俑都傾注了滿滿的心思與情懷。展覽處真是摩肩接踵,都是你推我擠,我看了一會兒就拍了照片走出“二號坑”,來到“秦始皇帝陵文物陳列廳”。這里是陳列青銅器、陶瓷等文物的地方,分為上下兩層。
走進陳列廳,我先下到一樓,映入眼簾的是一只只青銅鴻雁,鴻雁被歲月附上了一層斑駁的“銹”色,不過卻無法遮住鴻雁的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還有獸面紋銅尊和大大小小的陶瓷等文物,也都是一一被陳列出來,文物的朝代不一,有商代的,也有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回到二樓,跟一樓一樣都是陳列文物,看完文物我走出陳列廳,準備乘車返回了。但還沒走出幾步,我舍不得地再次回到“一號坑”,最后再看一眼這“奇跡”般的文物。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里的一沙石,一碩粒,皆是文物,都是歷史。不只是屬于中國歷史文化遺產,更是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這種稀世珍寶,需要我們不斷保護與弘揚!
三
大慈恩寺,位于西安大雁塔區(qū),是我到西安的第二站。
我剛下了地鐵,就迫不及待地往大慈恩寺的方向走去。原本道路稀少的人們,還沒等走近大慈恩寺時,一眼望去人山人海,人影綽綽,有身穿漢服的,有正拿起相機拍照的……我加快腳步,來到大慈恩寺大門,先買了門票,檢票之后走進大慈恩寺的大門。
大慈恩寺,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是唐高宗李治為母親長孫皇后所建。而主持寺廟事務的,便是家喻戶曉的玄奘法師。玄奘法師為求解惑,遠赴天竺,為了保存帶回的經書、佛像、舍利子等物,就在大慈恩寺里建造了大雁塔。
雖說是寒冬時分,但是大慈恩寺里的游客真是絡繹不絕,人滿為患。我穿過人群,登臺階而上,來到大雄寶殿,抬頭而望,一尊莊嚴肅穆的佛像呈現眼前,慈祥的面容。請香禮佛的游客們摩肩接踵,頓時香煙繞寺,猶如身臨仙境之感。
這時,大殿屋檐下的音響正響起陣陣鐘聲,鐘聲裊裊,心里感受著前所未有的寧靜。繞過大殿,有伽藍殿、財神殿、觀音殿等。在大雄寶殿正后方是兜率殿,供奉的是彌勒菩薩。殿前與大雄寶殿一樣,游客門庭若市,都紛紛點香祈福。
我繼續(xù)前行,走過兜率殿,后面就是由玄奘法師主持修建的大雁塔。原本玄奘法師是根據印度建筑形式來修建的五層磚塔,后在武則天晚年執(zhí)政年間,改建為七層。因此,這七層大雁塔也就依舊保留至今,我沒有買進入大雁塔的門票,僅僅只是站在塔外觀看,四四方方的塔身,每一層塔的四個角都掛了塔鈴,風一吹鈴聲便輕輕傳開,頓時我看到了玄奘法師深夜點燭,正襟危坐地在塔中翻譯經書,蠟燭的光芒,照亮了每一層塔的窗口……
如今的大雁塔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為古絲綢之路中的一處的大雁塔,在2014年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了。
再繼續(xù)前行,我來到了玄奘三藏院,院里分為三堂,正中間是大遍覺堂,是由青銅鑄造的玄奘法師像,左為光明堂,講述了玄奘法師從出生到遠赴天竺回國的前半生的過往經歷。右為般若堂,則是求取真經后唐太宗帶領官員們在朱雀門迎接他的經過。而這些經過,都一一用木雕雕成三面壁畫,還有許多珍貴的經書、青銅佛像等等,都被一一陳列在堂中,給游客參觀。
我走出玄奘三藏院,原路返回,出了寺廟大門。走上幾層臺階,一眼望去,便是“大唐不夜城”,其實是一條寬闊的步行街,街道正中間是“大唐群英雕塑”“萬國來朝”等雕塑。左右兩邊商店林立,還有美術館、大劇院、音樂廳等都是古建筑風格。我沒往前走多遠,便又折返回來,來到了玄奘法師像前,我想再看一眼青銅像背后的大慈恩寺。
這時我才發(fā)現,玄奘法師像、大慈恩寺和大雁塔同時映入眼眸,仿佛穿越千年,看到了大慈恩寺的古往歲月。
四
邂逅,是無意間的。很巧,我與高家大院,便是一種無意間的邂逅。
來西安的第三站,我來到了西安鼓樓北院門回坊文化風情街。我走出地鐵,左拐再走幾分鐘就到了。
下午三點不到,剛走到北院門,街道兩旁唐代建筑,商店林立,人山人海,有肉夾饃店、燒烤攤、牛羊肉泡饃店和冷熱飲鋪等等。
我彳亍街道,感受著這里的熱鬧。這時,一聲聲的戲劇聲從不遠處傳來,我尋聲而去,發(fā)現是街道一旁有一個樓閣,樓閣上正在唱戲。這時,樓閣下的游客,都紛紛停足觀看,等待唱完之后,不遠處的院落也傳來聲聲戲曲聲,我再次尋聲而去,才發(fā)現,原來在這鬧巷之中,還有一處隱蔽的古院落,我走近一看,大門門匾上寫著“第及榜眼”,經查原來這處古院落就是“高家大院”。
我買了門票走進大院,剛走進大門,右側是門房,左側是古戲樓入口。左側邊有一南客房,對面便是北客房,是當時作為招待客人居住的,如今南客房改成了游客接待中心,北客房則是陳列著高岳崧簡介。
高岳崧,清朝同治十年以一甲第二名榜眼,賜進士及第,欽賜翰林院編修。后因其父逝世,回鄉(xiāng)丁憂,后又任長安州知府,為官清廉,為民做事,可惜英年早逝,逝世時僅三十有一,可謂惋惜啊!
我繼續(xù)往里走,先是迎紫廳,陳列著當時的桌椅,還有三塊牌匾,寫著“德隆望衆(zhòng)”“學道愛人”等,無不對高岳崧的品德高尚,為官愛民的品性。走出迎紫廳,穿過凝瑞廳,來到南北廂房。南廂房為古代女子住所,我走進一看,房屋布置簡單,樓閣低矮,精致小巧,也用“繡樓”來形容古代未出閣的女子。右側則是北廂房,為古代長子居住,由于古代“男尊女卑”思想,北廂房也就比南廂房更為寬敞了些。廂房正中間便是在中堂了,右側還有一通青石小路,穿過小路,便是書房,再沿著出口方向,還有畫樓、私塾和宗祠等。
高家大院畢竟有四百余年的歷史了,好多房屋都在維護中,走過大院一圈,也就回到了出口處,也就是大門。
大門左側是古戲樓,走進去是宴客廳,是古代主人招待客人的地方,還有戲樓,而在街道聽到的戲曲聲便是這戲樓里傳出去的……不知不覺,猶如置身于四百年多年前的古人,化作高岳崧的客人,享受著大院的愜意生活。
由于高家大院經歲月侵蝕,成為西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此,高家大院還是中挪兩國共同保護的重點歷史街區(qū),還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太平洋文化遺產保護獎……此次邂逅,除了領略大院的古往歲月與精美的建筑,更是我與高家大院一次珍貴的偶遇。
(原創(chuàng)首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