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根與魂】【文韻】上黨梆子(散文)
在山西長治上黨,有一種聲音,它悠揚婉轉(zhuǎn),高亢活潑,仿佛像是汾河、漳河等多種河流,共同交織的回響,這聲音,便是上黨梆子。
最初,曉得上黨梆子,是幼時住在農(nóng)村的時候。那時,我時常住在外婆家里。外婆家旁邊有一戶鄰居,他們家有一個女兒叫琴,家里人讓我管她叫琴姑。琴姑不僅天生麗質(zhì),而且還有一副好嗓子。那時,我時常聽到琴姑練嗓子。那歌聲悠揚動聽,心曠神怡。像是清晨的小河,繞著村莊緩緩地流動。后來,琴姑的家人為了讓她學(xué)本事,長見識,就托人將她介紹給了一家劇團。從此琴姑便跟隨劇團的老師,走上了戲曲創(chuàng)作之路。
琴姑攻苦儉食,勤奮善學(xué),打雜、跑龍?zhí)?;踢腿、劈叉、下腰、拉頂;練唱腔、練音準,直至一首一首清脆嘹亮的曲調(diào),響徹各個山村。
記得小時候,只要聽說,琴姑來村里唱戲,無論大人小孩總是端著椅子、凳子,前去搶地方。那時村莊戲臺很陳舊,結(jié)構(gòu)粗糙,梁柱斑駁。即便是這樣的簡陋陳設(shè),卻在那個年代,給許多人的精神寄托找到了歸宿。
每當(dāng)鑼鼓響起,唱腔打開,便會產(chǎn)生一種無法言說的魔力,頓時讓吵嚷的人群,鴉雀無聲。在一次又一次聽琴姑唱戲中,我便深深被這種藝術(shù)形式所吸引,近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小戲迷,后來隨著年齡和時間的推移,我不僅鐘愛上黨綁子,還對京劇、豫劇、昆劇等戲劇,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然而,上黨梆子的唱腔,又不同于京劇、豫劇的華麗,也不像昆曲的細膩,它帶著一種樸實無華的韻味和節(jié)奏,有說有唱,直抵人的內(nèi)心世界。
上黨梆子的唱腔以板腔體為主,其節(jié)奏形式多樣,分為大板、中四六句、四六句等,以四六句和大板使用最多,也最具特色;使用的樂器,主要為大琴、二把、呼胡等三大件;角色和其它戲曲類似也有主要有生、旦、凈、丑四種。各行當(dāng)?shù)幕颈硌菪问矫麨槿眩硌輹r演員抬頭挺胸,穩(wěn)中有力。演風(fēng)格以粗線條、大輪廓,直出直入,簡要明快;臉上的圖案也獨具特色。旦角有一種化裝,還帶有元雜劇的風(fēng)格,畫法線條粗狂,對比特別明顯,特別召人迷戀;上黨梆子所有服飾,也都各具特色,服裝大紅大綠,頭盔多為金色,整體表現(xiàn)出古色古香之美;上黨梆子的舞臺有,椅和大幔。一般要有,三桌六椅三面幔。桌子上有桌裙,椅上有椅披,基本全為紅系色調(diào),上面還繡有各種花色和圖案。后來,隨著舞臺不斷更新和完善,發(fā)生了許多變化。近年來,普遍使用了幕布,幕布有大幕,還有沿幕、側(cè)幕、中幕和天幕,整個舞臺遠遠望去,讓人覺得十分豐富多彩。
那些演員們,通過鮮艷華麗的服裝,特色的妝容,獨特的唱腔,明媚的眼神,多變的手勢,獨到的步法,展現(xiàn)出不同人物的情感世界。就這一點來說,它已不僅僅是地方文化藝術(shù)的體現(xiàn),而是已成為我們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典范。
上黨梆子的魅力,還在于它不僅講述神話故事,宮廷故事,還講述黨員故事和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度P(guān)排宴》《秦香蓮》《八郞探母》《西溝女兒》這些故事精彩絕倫,都深深地扎根于民間,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演員們用質(zhì)樸的語言,將喜怒哀樂娓娓道來,觀眾們隨著劇情的起伏,或笑或淚,完全沉浸在那個虛構(gòu)而又真實的世界中。
我比較鐘意的《三關(guān)排宴》講述的正是宋遼爭戰(zhàn)時期,遼戰(zhàn)敗后,便在三關(guān)議和。佘太君手握龍頭拐杖親往三關(guān),得知兒子四郎改名換姓,又做遼主駙馬后,十分氣憤。于是,太君現(xiàn)場道破四郎身世,肖銀宗知秋受騙而昏厥過去,佘太君厲聲呼四郎,于是四郞羞愧難當(dāng),俯首跪地。桃花公主見狀,手指四郞怒罵一翻。等肖銀宗醒來后,佘太君準備領(lǐng)走,不忠不孝的兒子。遼方眾人相繼懇求,老太君仍是不肯原諒。公主既見棄于太君,又遭母后責(zé)難,于是撞死在議事大廳前方。楊四郞又懇求太君恕罪,佘太君面不改色,凜然拒絕。四郞眼看,事到如此,已無挽回的余地,于是拔劍自刎。故事選取明代《楊家將》片段,其情節(jié)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深受廣大戲迷的喜愛。
《西溝女兒》是根據(jù)全國著名勞模申紀蘭的真實事跡所改編創(chuàng)作。它收集了申紀蘭在山西長治平順,不同時期的幾段真實故事,充分利用戲曲化的手段,再現(xiàn)了申紀蘭堅定不移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信念,還有平順老百姓的勞動本色。故事生動地講述了申紀蘭對黨、對群眾、對家鄉(xiāng)的深厚感情和堅持改革,不斷創(chuàng)新時代干部帶頭精神。很形象地呈現(xiàn)了申紀蘭做為人妻、做為人母、做為人媳以及她和平順老百姓朝夕相處、甘苦同在的無疆大愛。
上黨梆子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各個名角競秀,人才輩出。著名的老藝人趙清海老師,他的《雁門關(guān)》《苦肉計》,在當(dāng)?shù)啬酥寥珖枷碛泻芨叩穆曌u。著名演員段二淼以飾演小生、須生聞名,代表作有《長生殿》《雁門關(guān)》等,在省會太原演出時獲得“譽滿并州”的美稱。新中國成立后,郭金順老師以扮演《三關(guān)排宴》中的楊四郎,《雁門關(guān)》中的楊八郎,而名樹四方。他們一代又一代戲曲人,用獨到演技和唱工,使得上黨梆子,在很長的一段時期里,星火燎原,經(jīng)久不衰。上黨梆子還培養(yǎng)出許多優(yōu)秀的女演員,其中有吳婉蘭、張愛珍、吳國華等。她們的唱工和表演形式,也都給廣大戲迷朋友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我對上黨梆子的喜愛,正是源于這些老戲曲家,深刻的表演形式和故事里那些人物的生動形象。他們有血有肉,善良勇敢。他們不僅是歷史文化的縮影,更是老百姓了解中國文化的一盞熠熠生輝的明燈。每當(dāng)我看到舞臺上的演員們,用盡全力去演繹一個個角色,我的心便會被深深打動。那種對藝術(shù)的執(zhí)著,對生活的熱愛,無不傳遞著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
但每當(dāng)夜深人靜時,我總會想起那些幼時的夜晚,想起外公外婆溫暖的笑容,想起那些在舞臺上琴姑堅定自信的演唱。上黨梆子對于我來說,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方式,它是一種精神的寄托,一份親情的溫暖,一種文化的記憶。
如今,隨著社會多元化發(fā)展,各種媒體的沖擊,上黨梆子似乎正在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如果長期邊緣化,得不到相關(guān)的重視,這將是傳統(tǒng)文化的巨大的損失。我們需要上黨梆子,需要這樣的生活藝術(shù),希望通過政策的扶持,激勵機制的完善,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上黨梆子人才,使得這一古老的藝術(shù)形式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我愛上黨梆子,愛它的歷史,愛它的韻味,愛它的節(jié)奏,愛它的氣息,更愛它帶給我的那份深沉的文化自豪感。在我心中,上黨梆子不僅僅是一種戲劇形式,它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是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
無論歲月如何更替,上黨梆子的旋律,都將如一條母親河那樣,在我心里一直流淌著,一直流淌著,直至永遠。
原創(chuàng)首發(fā)于江山文學(xué)網(wǎng),2024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