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老了挺好(散文)
暮色漫过岁月的堤岸,当皱纹在眼角织就细密的网,白发在鬓角绽放银丝,如何与老年时光温柔相拥,早已成为生命必经的哲学命题。关于“老年”的界定向来莫衷一是,而我总觉,当第七十个春秋的风铃在时光深处叮咚作响,生命便悄然踏入了另一片澄明之境。站在退休十年的节点回望,恍若推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雕花木门,有人称此为“人生第二青春期”,我颔首微笑,欣然接纳这份岁月馈赠的厚礼——原来,老了,竟这般美好。
老之妙境,恰似陶潜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豁达,又如东坡词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通透,这是历经千帆后与自由的深情相拥。裴多菲以热血写下“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而这份被无数人奉为圭臬的自由,在银发一族的生命里,正以更为鲜活的姿态豪放地生长着。
时间的自由,是老年生活最动人的注脚。晨光轻叩窗棂时,不必再有对闹钟的迁怒,而任由梦境与朝露缠绵。日子如散落在玉盘的珍珠,颗颗晶莹,粒粒珍贵。可与孙儿执黑白棋子,在楚河汉界间“调虎离山”,看他因棋局失利而嘟起的小嘴,再故意“败北”,换得那破涕为笑的清脆;能与老伴携手拂去岁月尘埃,将窗明几净的温暖,酿成相视一笑的甜蜜;亦可化身网络世界的“意见领袖”,于键盘起落间,纵论天下风云,针砭世间万象;更可邀老友围炉小聚,酒香氤氲里,往事如潮水漫过记忆的堤岸。这般闲适,在祖辈的时光里,或许只是梦中的海市蜃楼,而今却真切地流淌在我们岁月的小溪之中。
选择的自由,是岁月赠予的珍贵权杖。充裕时光如未开垦的沃土,有人播下热爱的种子,静待花开满园,将生活过成诗画;有人却在阡陌间迷失方向,任时光荒芜。遥想往昔,人们如负重前行的蜗牛,为生计奔波,能忠于本心、追逐热爱者寥寥。如今,这份“随心而活”的底气,终成我们掌心的星光,仰望这浩瀚星空,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各自心仪的星座。
经济的自由,是晚年幸福的坚固基石。不再为五斗米折腰,劳动褪去生存的枷锁,化作灵魂的舞蹈。只要身体康健、家庭安稳,每个退休之人都可在生活的画卷上从容泼墨。然而,现实中仍有老人甘愿做子女的“摆渡人”,过度庇护反倒滋养了“啃老”的藤蔓。这背后,是观念的桎梏,亦是对自由的误读。
挣脱体制的藩篱、权势的阴影与资本的裹挟,则是老年自由最酣畅淋漓的注脚。曾经束缚我们的枷锁,此刻化作天边的残云,消散于岁月的风里。我们终于能挺直脊梁,在生活的舞台上,演绎最本真的自己,真正领悟“人到无求品自高”的洒脱。若此时仍困于自我设限的牢笼,岂不可惜?
那么,如何在老年时光里书写精彩篇章?首先,需完成一场灵魂的蜕变。从前,我们是家人的骆驼,而今,该成为自己生命的主角。在健康的护航下,大胆奔赴热爱,莫让节俭成为束缚生活的绳索,莫让对晚辈的爱成为自我压抑的理由。其次,精心勾勒生活